文章插图
【遍插茱萸,唐朝的重阳节为什么有插戴茱萸的仪式,有多重要?】遥知兄弟登高处
在亲厚相处的亲人之间,有一种叫做心灵感应。其实这也并无玄妙。那是因为感情的亲厚,造成在思想和行为上的互相知解和共鸣,就算是有所分离,仍旧会能够感知那种互相的思念。显性的形式,以男女的思念为最明显,而少年的未被世事过分浸染的情感,则更为的真实和纯洁。这也是许多人没有兄弟姐妹,却看重童年和少年友谊的缘故。
这正是因为王维的少年之作,情感充沛,甚至被后人说成是离魂大法。因为王维的灵魂已经到了他兄弟那里,看见他兄弟在重阳节登高时候的孤单和惆怅。
作为成年的诗人,往往很少有着这样通灵和共情的感情,或者有,也是另外的一种书写法。是在自己登高的地方,觉得遍插茱萸少一人。
文章插图
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的共情能力
“遍插茱萸少一人”,之所以获得了广泛的共鸣,是因为良辰美景,未必意味着人月两圆。有着分别惆怅的古人和今人,都会因为,一个人的不在场,而倍觉是孤单和失落。当我们端起酒杯来,那熟悉的人不在眼前,当我们在热闹中间,忽然会有一种不开心,因为有一个重要的人,他没有到场。
这虽然是王维的17岁的作品,但却打动了7岁到70岁所有的人。
如果思念一个人,是一种孤单,但是如果知道对方也在思念自己,而又无法相见,这却是一种加一倍的凄凉。王维站在他兄弟的角度,显出了他过人的共情能力,这种能力是成为艺术家或者天才的一个重要的情感基因。这也是王维的诗和画,有着天地同灵,引人入胜的魅力。这最大的魅力就叫共情。
让我们赏读这一个天才少年的重阳诗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文章插图
- 唐朝经济繁荣、贸易商品繁多,为何酒器成为日常生活的标配?
- 骆宾王的名字为何如此特殊?和易经有什么关系?唐朝没有避讳吗
- 唐朝诗人陈子昂,他是如何在当时一举成名的?
- 中国唐朝的斑斓山色水月之美
- 如果穿越到唐朝,你可能受不了唐朝女人的妆容
- 唐朝戏精王爷,为避祸装傻30多年骗过4位皇帝,即位后成千古名君!
- 从唐朝法律的制定,浅析唐朝时期法律的儒家化
- 浪漫煽情的唐朝离婚协议书
-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描写征兵的一幕,反映了唐朝社会的不堪
- 唐朝胜过杨贵妃的舞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