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笔者看来 , 李典的少年老成 , 与整个山阳李家的经历有关 。山阳李家几经兵戈 , 当家人屡屡罹难 , 年少时期李典就追随父辈兄长东奔西走 , 故而磨砺出少年老成的气质 。也可能是因为年少时见过太多的兵荒马乱 , 故而李典才会有“不乐兵事”的倾向 。也正是因为李典的这份少年老成 , 使得他在作为山阳李氏当家人的过程中 , 变得谨慎持重 。也正是因为这份谨慎持重 , 使得山阳李氏虽然身为兖州大族、豪族 , 却能够始终深受曹氏信任(笔者按:曹氏对地方大族、豪霸存在猜忌 , 盘踞青徐的臧霸即是典型) 。
在笔者看来 , 也正是因为山阳李氏早年就一直追随曹氏 , 且在第三任当家人李典谨慎地带领下 , 山阳李氏作为兖州大族 , 获得了曹氏的绝对信任 。甚至于在后世的小说演绎中也有所体现 , 民国文人周大荒的《反三国演义》中 , 魏国为蜀国所灭 , 李典作为曹魏少数名将存活并担任曹彰的大丞相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然而 , 作为第三任山阳李家当家人的李典 , 最终也是英年早逝、史载 , 李典“年三十六薨” , 最后 , 曹魏“谥典曰愍侯” 。这个谥号在笔者看来十分值得玩味 。根据曹魏其他名将的谥号看 , 如五子良将或者同传的豪侠李通等 , 多谥为“刚”、“威”、“壮”等 , 李典却谥号“愍” 。根据《逸周书汇校集注》卷六《谥法表》以及蔡邕《独断》“帝谥”的相关内容:“在国逢难曰愍” , 对“在国逢难”的注解又为“逢兵寇之事” 。以此 , 根据其他谥“愍”的将领看 , 夏侯渊谥“愍” , 亦即“愍”谥很有可能是纪念和表彰在战场上为国捐躯的将领 。
历史上没有记载李典具体的生卒年 , 但是大致可以推断李典去世在215年合肥之战后不久 , 那么李典逝世的原因就有可能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 , 根据李典和张辽率领人马迎击孙权的记载 , 李典或许在合肥之战中受伤 , 之后因为伤重去世 。第二 , 李典逝世有可能是因为合肥大战后 , 军中发生疫病(传染病)所致 。而根据《三国志司马朗传》“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 , (司马朗)与夏侯惇、臧霸等征吴 。到居巢 , 军士大疫…”的记载亦能印证战争期间多发疫病 。
在笔者看来 , 谥“愍” , 不仅有对李典英年早逝的惋惜 , 也有对李氏宗族几代人奉献(笔者按:如李乾是因为拒降而遇害)的惋惜 。一个“愍”似乎也暗含着对山阳李家乱世兴衰的概括 。
与汉末其他的地方大族不同 , 山阳李家十分坎坷 , 因此也显得格外低调 , 经过一系列的事件最终还是赢得了当权者的足够信任 。毋庸置疑 , 山阳李家从曹操起家时就长久追随 , 对曹魏的贡献不言而喻 , 虽然家族的的领头人屡遭磨难 , 但整个山阳李家却能在汉末三国的大局中稳定地留存下来 。
- 刘备在《三国演义》中,哭了至少不下30次?哭对他究竟有多重要
- 三国死得最悲壮的大将,他们一死天上必有将陨落,可谓天地同悲!
- 三国最有气势的七句话,特别最后两句说出来,足以吓退千军万马!
- 中国文学简史 魏晋南北朝文学:陶渊明
- 三国之公孙家族第三篇:雄踞辽东
- 三国演义6句话,道尽男人一生况味。
- 三国演义中,最具有悲剧色彩的两个角色,吕伯奢和陈宫
- 金庸没写三国故事?其实写了,此人是三国龙套,被金庸写成了宗师
- 三国演义几场顶级武将的巅峰对决,看看有没有你心目中的那一场
- 《三国演义》赵云为何有三个?揭露背后的原因,出乎很多观众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