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画|细读《篆刻学》:毛笔写篆书为什么要“中锋运笔”

学篆刻不得不学书法 , 学书法就必然要懂得运笔 , 因此 , 邓散木先生的《篆刻学》在讲完执笔方法之后 , 紧接着讲的就是运笔 。老办法 , 我们一边发原文 , 一边做解析:
书法字画|细读《篆刻学》:毛笔写篆书为什么要“中锋运笔”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篆刻学》运笔章节书影)
支持物体 , 必赖重心 , 然后方无倾侧坠落之虞 , 盖重心者 , 力之所在也 。作书亦然 , 一笔有一笔之重心 , 一字有一字之重心 , 故古人有云:“ 一笔失所 , 如美女之眇一目 , 一字失所 , 如壮夫之损一股 。”所谓“所”者 , 重心之谓也 。失所者 , 失其重心也 。
任何物体 , 直立或静止 , 维持状态 , 都是“重心”在起作用 。重心是指地球对物体中每一微小部分引力的合力作用点 , 物体的每一微小部分都受地心引力作用 。写字也一样 , 每一笔 , 不管是点、横、竖、撇、捺 , 一个笔画有一个笔画的重心 , 一个字有一个字的重心 。
书法字画|细读《篆刻学》:毛笔写篆书为什么要“中锋运笔”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点画的重心)
这里引用的“古人云” , 出自唐代蔡希综的《法书论》 , 是引用王羲之的话 , 是打比方 。失“ 所” , 就是重心没有控制好 。
作书之重心 , 当于下笔时求之 , 其第一要义 , 即笔锋必须在画之中央 , 毫背圆正 , 不偏不侧 , 即所谓中锋笔法是也 。中锋笔法有三 , 曰“逆锋”、曰“藏锋”、曰“回锋” 。逆锋、回锋旧统称为“衂锋” 。今以直画为譬:
所以 , 作书法的第一个重要原则是保证字画的重心 , 方法是“笔锋必须在画之中央” , 就是“中锋笔法” , 中锋笔法又分成三个部分 , 起笔时的“逆锋” , 笔画行进时的“藏锋” , 以及收笔时的“回锋” 。以竖画为例 , 如图:
书法字画|细读《篆刻学》:毛笔写篆书为什么要“中锋运笔”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竖画的中锋笔法)
图中 ,1为起笔处 , 笔尖倒卧 , 徐徐上引 , 至顶点2 , 笔稍提起 , 使笔尖垂直 , 然后全锋下曳至底点3 , 仍逆锋上引 , 至终点4而止 。由1至2 , 是为逆锋 , 由2至3 , 是为藏锋 , 因笔锋裹在画中并不外露也 。由3至4是为回锋 。逆锋为起笔 , 藏锋为行笔 , 回锋为收笔 。古人所谓:“无垂不缩 , 无往不收”者 , 即指此 。
这一段写得非常清楚 , 不用解说 。但要在书法学习中记住“ 无垂不缩 , 无往不收”这句话 。
盖如是 , 则画之重心在1与4之中间 , 上中下三段笔墨无处不到 , 前贤法书精到处 , 映日视之 , 画中有有浓墨一线 , 细于丝发 , 首尾直贯 , 反视纸背 , 状如针画 , 非纯用中锋笔法不能得此 。
现在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检验方法 , 或者再简单些 , 在书写中 , 用淡墨书写 , 检查墨迹线条中央是否有一条墨色稍重的一线 , 如果居中心位置 , 就是中锋 , 如果不在居中位置 , 则可能是发生侧锋了 。
书法字画|细读《篆刻学》:毛笔写篆书为什么要“中锋运笔”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检验是否中锋)
为什么要中锋运笔呢 , 除了这里所说的保证重心 , 使笔画重心稳定外 , 还会使线条更具立体感、更具力度 , 因为中锋书写 , 线条两个边缘所呈现的线质特征是相同的 。因为书写方法会影响到墨色的变化 。
笔锋有阴阳两面 , 在外曰阳 , 在内曰阴 。常人作书 , 不解阴阳之理 , 但侧锋任笔 , 仅以阴面着纸 , 夫笔尖之长不过一二寸 , 蓄墨有限 , 作小字尚无问题 , 至盈寸以上字 , 则一画未终 , 所蓄之墨 , 已半途枯竭矣 。用中锋作书者 , 起笔锋逆 , 所消耗者为阳面之墨 , 至顶点转入行笔 , 是笔锋已由阳面反至阴面 , 所消耗者为阴面之墨 , 至底点又反阳面 , 回锋上引 , 则所消耗者为阳面之余墨矣 。假定笔锋蓄墨十分 , 阴阳各得其半 , 起笔逆锋 , 耗墨二分半 , 行笔藏锋倍之 , 耗墨五分 , 至回锋收笔 , 又耗余墨二分半 , 如是则所蓄之墨 , 尽入入纸 , 自无笔枯墨燥之病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