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仅有“园冶园”是不够的。“园冶园”毕竟是在仪征枣林湾的一张白纸上新建的,没有继承古寤园的地理信息,与史料记载的古寤园所在地,相距十多公里。
设想这样的场景:某外地游客参观了“园冶园”后,自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园冶》一书的诞生地寤园,现在还在吗?能去看看吗?
如若参观过两园的游客能到仪征城里再游一下寤园,相信对《园冶》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对拥有寤园的仪征会更加倾慕,接着他再顺势游览一下古东园,那么餐饮、住宿、逛街就是他的必选,旅游的产业链不就加长了么?
【金首铜樽权杖,迄今发现唯一的金权杖\",\"i16\":\"看见文物 |盛世修园,再现荣光】三、
每逢外地朋友来仪征,笔者总感到可看的地方太少,一般是鼓楼、宝塔、泮池、博物馆,现有的扬子公园、白沙公园、新东园,那只是市民休闲处,带客人参观就有些不伦不类,所以痛感仪征必须恢复古东园、古寤园。
盛世修园。仪征历史上修园的第一个高峰是宋代,第二个高峰是明清,这不仅是因为正当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更是由于仪征独特的漕运、盐运枢纽地位,经济发达,领风气之先。今天的仪征又逢中华盛世,两园落户仪征也是独特的优势,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恢复东园和寤园,将是今天的人们留给历史的一份荣耀。
在仪征古代县志中,多次提到历任地方官重视水道疏浚,改善仪邑风水的举措。并举例某知县挑挖某河,使得仪征户口日增、人文鼎盛、人民富庶、科举蝉联。风水之说今人不必拘泥,但整修金斗河使其行洪通畅,确是利民好事,如果能结合恢复寤园,则是锦上添花。
仪征古代的园林很多,东园和寤园,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一东一西,由仪城河经鼓楼、宝塔将两者串联起来,日后如果开发水上游览线,从东园出发,经鼓楼、宝塔、盛成故居,到达寤园湘灵峰景区,再换乘小舟经金斗河南下到新济桥,再现清代仪征文人厉惕斋“四面柳荫遮不断,一船人在绿天中” 的诗中盛景,赏心乐事!
笔者曾专程自驾去如皋,就是久闻其“水绘园”大名,有冒辟疆董小宛的故事在,必须去一趟。其实我自驾去过两次,后一次是陪朋友去的,前后两次相隔不到四年,发现水绘园变化很大,原来只有核心区,后来扩展出长寿之乡展示区,门口及周边建起了类似扬州东关街的延伸商业区,越做越大。
东园和寤园绝不仅仅是史书上干巴巴的记载,如果用于旅游开发,也有美丽动人的故事(真实的历史故事)。苏东坡第二次来真州时,曾在离东园不远的天宁寺写经煮茶,题名的“慧日泉”至今尚在;第三次来真州是他从海南岛获得赦免后,在等待过闸时生病了,正在真州当官的米芾获悉后,立即将他接到东园养病,并且还亲自给他送麦门冬饮子。苏轼甚为感动,写下了《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一枕清风值万钱,无人肯买北窗眠。开心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这首诗被后人镌刻在真州东园清宴堂。而寤园也有着不亚于如皋水绘园冒辟疆董小宛的传奇,园主汪士衡以千金购得苏州名妓、妙色艳绝的宋昭文(曾与冒辟疆有私定),在寤园刻烛连宵,就是佳话一段。后来宋小姐被崇祯皇帝的老丈人田弘遇看中,强抢了去(著名的陈圆圆也是被田弘遇弄到北京自家乐班的),又是一段悲剧谈资。
两园落户仪征后,笔者曾撰写过《在两园建设中融入仪征历史文化的建议》和《留住寤园》两篇文章,并积极支持王建文博士给仪征市领导写信提建议,王博士的《关于对仪征市钥匙河遗迹、 新济桥、 湘灵峰等遗址进行保护的建议》得到了市领导的批转,市文化局因此专门邀请了王博士来仪征进行了座谈,当面听取了王博士及我市地方文化学者的意见、建议。王博士返京后又撰写了《关于重建仪征市明代寤园的建议》,已经提交有关领导。
我对恢复仪征古代园林、重现盛世荣光的“心”大得很,看到北京恢复古城门,大同、凤阳恢复古城墙,高邮恢复古邮驿、新建三馆和文天祥广场,恨不能我们仪征将古城墙、东门水门、县学学宫、天宁寺(苏轼写经煮茶处)、资福寺(阮元读书寄宿处)、青莲阁(汤显祖来游写记处)、仪真观、二亭山、伍相祠、文丞相祠、白沙翠竹江村、朴园等古迹统统恢复起来,当然,我也知道这个不现实,那么,在两园已经开始建设、市区十二个棚户区即将拆迁的大好形势下,就地恢复东园和寤园,哪怕是部分恢复,也是非常值得期待和争取的,毕竟,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 5个生僻的汉字仅有一笔!你都认得吗?
- 小斧为斧,大斧为钺——从工具到“权杖”,钺的演变史
- 世界最特殊的挑战,迄今没人能坚持1小时,最持久的仅45分钟
- 隐藏在巴蜀之地的遗址,因为一柄权杖,被疑为千年前中西方交汇处
- 迄今为止|迄今为止你见过最惊艳的建筑是哪个? ????
- 归还|圆明园被毁后, 流失海外的国宝级文物有哪些? 这些迄今还未归还!
- 出自|迄今八件最贵的中国瓷器,多出自乾隆年间,榜首这件估价超7亿
- 世界大战|二战德国战败后,负责投降签字的凯特尔,为何进场时要高举权杖?
- 四面|『佛牌知识科普』龙婆禅南(WatBangkutitong )四面神纯银权杖鉴赏
- 遗址|中国遗址为何出土埃及权杖?学者提出两种观点,其意义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