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常用于胃寒胃痛、胃胀、慢性胃炎的中成药。建议收藏

1、理中丸来源
《伤寒论》 , 既是经典方 , 可入汤剂 , 也是中成药 。
组成
含有人参(或党参)、干姜(或炮姜)、炙甘草、白术 。
5种常用于胃寒胃痛、胃胀、慢性胃炎的中成药。建议收藏文章插图
功能
温中祛寒 , 补气健脾 。 主要用于中焦虚寒(脾胃虚寒)证 。
症状常见脘腹冷痛 , 胃胀满 , 消化不良 , 喜温喜按 , 呕吐腹泻 , 口不渴 , 舌淡苔白 , 脉沉迟无力 。 (脘腹:胃脘部和腹部 , 是胃、肝、脾、小肠、大肠、膀胱、子宫及附件等所在的部位 。 )
5种常用于胃寒胃痛、胃胀、慢性胃炎的中成药。建议收藏文章插图
寒痛 , 喜欢抱一个温热的东西缓解
应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 本方具有保护胃粘膜 , 解痉镇痛 , 调节神经、免疫、内分泌及代谢等作用 。
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扩张、胃下垂、慢性结肠炎、慢性支气管炎及妇科月经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属于脾胃虚寒者 。
方解
其中 , 人参补气健脾 , 干姜温中散寒 , 二者配伍 , 温补并用 , 温中健脾 。
白术为佐 , 健脾燥湿 , 助人参益气健脾 , 恢复脾的统摄之权 。
炙甘草益气补中 , 调和诸药 , 为佐使药 。
四药配合 , 温补并用 , 以温胃中 , 起到温中祛寒 , 补气健脾的效果 。
使用注意
本方性偏于温燥 , 主要用于虚寒证 。 中焦湿热或脾胃阴虚者忌用 。
2、良附丸
5种常用于胃寒胃痛、胃胀、慢性胃炎的中成药。建议收藏文章插图
来源
《良方集腋》 , 可入汤剂 , 也有中成药 。
组成
高良姜、香附 。
功能
行气疏肝 , 温胃止痛 。 用于气滞寒凝证 。
症状多见胃脘疼痛、吐酸、胸腹胀满、胁痛 , 畏寒喜热 , 妇女痛经等 。 (胁:从腋下到肋骨尽处的部分)
5种常用于胃寒胃痛、胃胀、慢性胃炎的中成药。建议收藏文章插图
胁痛部位
应用
常加减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于气滞寒凝者 。
方解
高良姜大辛大热 , 温中散寒止痛 , 用酒洗 , 增加散寒功效 。
香附疏肝解郁 , 行气止痛 , 用醋洗 , 加强入肝行气止痛之力 。
二药配伍 , 一散寒凝 , 一行气滞 , 起到行气疏肝、散寒止痛的效果 。
使用注意
良附丸的应用 , 主要为实证 , 因此 , 虚寒性胃痛 , 不宜使用 。
高良姜大热 , 火郁型胃痛 , 也不宜使用 。
3、小建中汤来源
《伤寒论》 , 可入汤剂 。 中成药有小建中合剂(《部颁标准》) 。
组成
芍药、桂枝、甘草、生姜、大枣、饴糖 。
5种常用于胃寒胃痛、胃胀、慢性胃炎的中成药。建议收藏文章插图
小建中汤
功能
温中补虚 , 和里缓急 。 用于中焦虚寒 , 肝脾不和证 。
症状多见腹部时痛 , 喜温喜按 , 温按则痛减 , 舌淡苔白 , 脉弦细 , 或四肢酸楚 , 手足极热 , 咽干口燥 , 或心悸 , 心烦不宁 , 面色暗淡无光泽 。
应用
现代多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贫血、慢性肝炎、溶血性黄疸属于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 在功能性发热、白血病等属于阴阳失调所致的虚热 , 也可应用 。
方解
饴糖又叫麦芽糖饴 , 由玉米、大麦、小麦等粮食发酵糖化制成 , 属于传统中药 , 也是食品 , 也是成语“甘之如饴”的由来 。 饴糖甘温质润 , 温中补虚 , 缓急止痛 。
5种常用于胃寒胃痛、胃胀、慢性胃炎的中成药。建议收藏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