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而姬丹 , 幼年时入赵为质 , 虽然过得比嬴政好 , 但受了欺负却不敢还手 。好不容易趁着五国合纵回到燕国 , 依旧只是老燕王手中的一件抵押品 , 今日质赵 , 明日质秦 , 在列国中做着徒劳的努力 , 去挽救一个无可救药的王国 。
除了运气不佳 , 燕太子丹最大的弱点便是永远不知道审时度势 , 囿于小义 , 看不到大局 。该用感情时用了心机 , 该用心机时却用了感情 , 该下决策时优柔寡断 , 该狠心时妇人之仁 。正因这种拎不清的头脑 , 让他虽常年周游在列国之间 , 却常常连权谋真相的边都没摸到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他第一次入秦正值吕不韦当政时期 。在出使前 , 他信誓旦旦地对燕王夸耀 , 自己之前在邯郸与嬴政的感情是如何如何好 , 以为促成合盟是极容易的事 。可姬丹却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 。当时的秦国嬴政尚未亲政 , 像这种邦交大事真正的决策权不在嬴政而在吕不韦 , 而他却对吕不韦其人和局势缺少基本的了解和判断 。到了咸阳后 , 一门心思地只想着与嬴政叙旧 , 而忘记去探查吕不韦的态度 , 更不懂得如何能说动吕不韦倒向燕国 。
【秦朝|大秦赋:连自己的对手都已成王,为何姬丹到死都只是一个太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结果当吕不韦最终选择了赵国和放弃了燕国 , 他的反应不是如何去挽回 , 而是向嬴政发了一通脾气 , 完全就像一妇人在使小性儿 。嬴政在这件事上虽然被吕不韦给坑了 , 但从他的反应上来看 , 却显得比姬丹高明得多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首先 , 嬴政并未将这个结果推诿给吕不韦 , 而是默默承担下了姬丹的迁怒 。因为他知道 , 吕不韦的选择必然是对秦国好 。在国家利益面前 , 个人情感和好恶都必须服从这一利益原则 。
其次 , 嬴政表达了对姬丹的挽留之意 , 成全了他们少时的情义 。试想 , 如果姬丹能压下怒火 , 随嬴政一起多交谈交谈 , 或许想出别的办法来补贴燕国 , 至少也不会让燕国损失惨重 。
最后 , 面对姬丹提出要嬴政发誓绝不攻打燕国的要求 , 嬴政没有虚情假意地欺骗姬丹 , 而是将自己吞灭六国的理想据实相告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先秦之人 , 与朋友相交最重承诺 。嬴政不给姬丹“永不攻燕”的承诺 , 就是不希望用一个虚假的承诺诓骗旧友 。秦要统一六合 , 就避免不了对燕国一战 , 这是国策 。而嬴政和姬丹之间的情义是小义 , 做到坦诚 , 已然十分难得 。
但姬丹却因为这样的坦诚而与嬴政绝交 , 实在是脑子拎不清 。像姬丹这样把真话当绝情 , 把假话当就义的人 , 也就免不了后面要一而再再而三地上当受骗 , 被他人摆布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第二次他以质子身份入秦 , 目的是为了破坏秦赵会盟 。可惜 , 他此行在权谋方面丝毫没有长进 。一样拜错了码头 , 一样看不懂局势 , 就像一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 , 却没堪破在嬴政和赵偃虚与委蛇中的较量 。
- 苏轼和司马光基于自己的政治理念而反对王安石变法
- 秦始皇陵的秘密:墓里有白种人的尸骨,秦朝中国就有了白种人
- 哲思|人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认知水平买单
- 写作的瓶颈是什么?如何通过写作瓶颈提升自己的写作段位?
- 霍金:“生活是不公平的,你只能在所处的情境下尽自己的全力”
- 大秦帝国:苏子&亚圣思辨之美
- 胸前的一个字决定自己的地位这事还得从咱们的乾隆说起!
- 《大秦帝国》违背了多少历史事实,为美化秦朝撒了多少谎
- 宋江执意要杀掉自己的仇人,为何却要拦着林冲报仇呢原因很简单
- 辛弃疾很胆大的一首词,一边吹自己的牛逼,一边大骂南宋官场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