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我有机会再次走进剧场,欣赏了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当剧中的参谋长唱起“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等经典唱段时,我的左右、前后,观众席上响起了低低的哼唱声。在剧场演出过程中,观众理应保持安静,这既是对演员的尊重,也是看戏的基本“规矩”。出乎意料的是,剧院方面居然没有出面干预。演出在别样的气氛中高潮迭起,最后圆满结束。当大幕拉上,主要演员出场谢幕时,剧场再现高潮,演员们连续三次谢幕后,观众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剧场。1958年9月17日,上海京剧院一团在中国大戏院正式公演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至今已经有六十多年时间。《智取威虎山》究竟有怎样的魅力,为什么至今仍然广为传唱,经久不衰?
文章插图
经历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一定不会忘记,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在广播电台、剧院戏台,八个“样板戏”播了又播,演了又演。因为没有太多的选择,所以,无数人看过、听过无数遍“样板戏”。不少人甚至能够背出剧中的一些台词,哼唱其中的经典唱段。直至今日,再看、再听“样板戏”,仍然觉得那几台戏演得有滋有味,意犹未尽。当年盛演的“样板戏”共有二十多部,其中有八部最为经典、最具代表性,它们是: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海港》、《杜鹃山》、《奇袭白虎团》。另外两部是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本文就以《智取威虎山》等现代京剧为对象,尝试分析一下它们经久不衰的原因。
文章插图
首先,题材创新,传播的是正能量。传统京剧主要反映忠臣良将、才子佳人,剧情大都体现“打情骂俏”、“封建忠君”、“因果报应”等内容。而“样板戏”让“工农兵”成为了舞台上的主角。比如,歌颂人民解放军的《智取威虎山》,歌颂志愿军的《奇袭白虎团》,歌颂我党地下工作者的《红灯记》,歌颂工人阶级的《海港》,歌颂新四军的《沙家浜》,歌颂我军女战士的《红色娘子军》。剧中的主角一身正气,他们是战斗英雄、革命英烈、劳动模范,都是时代颂扬的榜样。与传统京剧人物相比,他们离观众很近,自然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其次,创造性地引用了交响乐伴奏。传统京剧的伴奏乐器比较简单,主要有京胡、二胡、笛子、笙、唢呐、月琴等等。这些民族乐器虽然激越高亢,穿透力强,但是缺点也很明显。
文章插图
比如音域较窄,演奏风格难以统一,不容易产生和谐音色,缺少表现低音声部的乐器,因此伴奏缺乏厚重感。而采用交响乐伴奏则丰富了京剧的表现力,和谐、浑厚、雄壮,气势磅礴,特别符合样板戏需要表达的主题。第三,念白、唱词精雕细琢。这几部样板戏的唱词非常出彩,剧中人物的念白也都朗朗上口,一改传统京剧拖拖沓沓、晦涩难懂的弊端。当然,为了打造这几部经典之作,各方面的投入也是非常巨大的。这些剧作的创作是一项政治任务,上到国家领导人,下到演职人员,全体创作者倾注了深厚的感情,付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每一句念白,每一句唱词,创作人员都会字斟句酌,反复提炼。比如,在京剧《沙家浜》“智斗”这场戏中,表现“阿庆嫂”不卑不亢的一段唱词就反复修改了无数稿,最后定稿的唱词绝对配得上“经典”这两个字。
文章插图
“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这段精妙无比的唱词简直登峰造极,把“阿庆嫂”的机智、无畏,对敌人的讥讽和鄙视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人一走茶就凉”这句唱词,更是广为流传,至今仍被人口口相传,成为中国人常用的一句俗语。经典的唱词,配上优美的唱腔,再经过千锤百炼,“样板戏”不成为经典都难!第四,舞美创新别具一格。传统的京剧舞台由上场门、下场门、门帘台帐组成。在门帘台帐前面,通常会放置若干桌椅,并用彩色绸料制成的桌围、椅披进行装饰,舞美设置侧重于写意性、象征性。桌椅可多可少,可分可合,既可作为桌椅,也可作为山、楼、床、桥等物的代用工具。样板戏则大量应用了西洋绘画的形式,在布景、道具、服装等方面注重于写实。因此,京剧样板戏在舞美方面倾向于“西化”。第五,主要演员阵容强大。成为“样板戏”,这几台京剧大戏当然要有“大腕”来演。看看这几个角色的扮演者是谁,就知道这几部“样板戏”的分量有多重了。
- 刘备在《三国演义》中,哭了至少不下30次?哭对他究竟有多重要
- 张无忌武功虽然奇高无比,但至少3次被人狂虐,1次比1次惨
- 两版《杜鹃山》样板戏中杨春霞太美 剧版中陶玉玲丁海峰各有风采
- 八大样板戏的成就,为什么至今没有被超越?至少有这样3个原因
- 梁山猛将很多,真正的将才有几人除卢俊义外至少4人
- 梁山有1人得罪宋江次数最多,至少有3次足以构成死罪,宋江为何不杀他
- 研究显示:你实际的样子,至少比镜子中的自己丑三成
- 三国两晋南北朝|马谡失街亭是谁的错?至少有三人可守住街亭,诸葛亮却不用
- 吞噬星空华夏超越战神级只有两三人实则不然,至少2倍以上!
- 世界名著最动人的10句话,一生至少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