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作者 |卓秀娴
来源 |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
编辑 |慈怀读书(ID:cihuairead)
现实生活中,有一种人——觉得自己比别人都好,看谁都不顺眼,看谁都想发发脾气,耍耍威风。
结果呢?闹得别人不舒服,自己也一肚子气。
到头来还要问一句:我明明是为了他好,为什么他不领情?
这样的人,通常看不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就爱挑毛病。明明是蓝天白云,他却要说漫天尘土。明明是个美人,他却要说人家庸脂俗粉。
【 顺眼|看谁都不顺眼,是你修行不够】其实,这是一种心病。
他看到的这个世界的不堪,其实是他内心世界的丑陋。
你看到的世界,就是内心的折射
王阳明说:天下无心外之物,万事万物都是人内心的投射。
可以理解为:你心里在想什么,你的世界就会是什么样子的。
这句话不那么绝对,但是仔细一想不无道理。
一年有四季,这是人类的认知。可蚱蜢春生秋死,一生只有三季,这是蚱蜢的认知。
同样的,我们的世界也会被认知所局限。
比如,一个善良的人目光所及之处,皆为美意;一个恶人,他眼中的世界就荒芜阴冷。
有这样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
某天,苏东坡和佛印和尚在林中打坐。
日移月动,竹影摇晃。
一片寂静时,佛印突然开口,对苏东坡说:“观君坐姿,酷似佛祖。”
苏东坡听了心里一阵欣喜,又起了捉弄他的念头。
于是看着佛印的倒影,说:“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粪。”
佛印没说什么,只是微微笑。
苏东坡回去之后,心中暗暗得意,觉得这一会总算让佛印和尚吃了个闷亏。
于是向苏小妹报喜。没想到,苏小妹听了,也捂嘴一笑:“哥,这回啊,你又输了。”
苏东坡一听,不解。苏小妹继续说:“心中有佛,看你才像佛。而你呢?你是用什么心去看佛印的呢?”
苏轼哈哈大笑。的确,是自己输了。心里有佛,看谁都似佛。相比起来,自己的内心不就是肮脏龌龊的吗?
所以,每当我听到不好的言辞,或者令我感到不忿的评价时,我都会想想这个故事。一念之间,瞬间清透。
那些处处贬低别人的人,只能看到事情不好的一面的人,是否是内心不够强大,修养不够的表现呢?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示,我们会更厌恶那些,跟自己有类似缺点的人。
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在外界看到了类似自己的缺点,那么他会愈发生气,愈发排斥。
所以,你会发现,那些总说别人愚蠢的人,其实是对自己的智力不够自信。
那些总说人“物质”的人,其实自己往往才是真正的拜金主义者。
因为批判别人,会给自己一种错觉:我不是这样的人。
事实恰恰相反,这反而是暴露了自己的内心。
文章插图
换位思考,看到的世界也就不同
一头猪和一头奶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
有一天,有人要把猪抓走,只听见猪大声嚎叫,叫到十里八村都听得见。奶牛很不耐烦,于是说:“别叫啦!我们也经常被抓去,都没像你这样大呼小叫的!”
猪听了回应道:“能一样吗?捉你去,是为了你们的乳汁和毛,而我呢?把我捉去了,是要我的命呀!”
这让我想起历史上那个有名的笑话:
饥荒年,百姓无粮,只能去挖草根。消息传到了宫中,晋惠帝坐在高堂,听完了大臣的启奏。
大为不解:“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没米吃,为什么不吃肉?)
立场不同,选择不同,思考的角度自然也不同。
列夫托尔斯泰说:你不是我,怎知我走过的路,心里的苦与乐?
你是顾客,认为商家暴利;你是商人,觉得顾客挑剔;你开车时,希望行人遵守交通;你是行人时,自然希望车主礼让。
- 史上连“阎罗王”都不愿收的3个狠人,名字世人皆知,你都认识谁
- 女娲娘娘的地位到底多高她坐下3个弟子,如来都不敢惹
- 专家花费三年修复故宫龙椅,为啥一次都不敢坐原因让人意外
- 老祖宗决定人生“成就”的三大本领,都不是读书学来的,你有吗
- 孩子被嘲笑怎么办?介入和安抚都不对,睿智的家长懂得这样做
- 历史的教训:中国茶叶曾远销全球,如今却连1%的市场份额都不到
- 文武双全,心地善良,救了皇帝性命却什么赏赐都不要,神人啊!
- 首现规模“下滑”趋势,人们都不爱学习了?实体书店路要怎么走?
- 宋江率军剿灭了方腊起义?历史上真实的宋江,连给方腊提鞋都不配
- 鉴宝现场现“九龙拉棺”,专家吓得话筒拿不稳,博物馆都不敢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