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画|赵孟頫为什么厉害?61岁还在通临《阁帖》


书法字画|赵孟頫为什么厉害?61岁还在通临《阁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赵孟頫自画像
《淳化阁帖》拓本传世 , 为后学提供了取习传统书艺的极好范本 , 为传承中国书道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正如元代书法大师赵孟頫所说的“书法之不丧 , 此帖之泽也 。”(《阁帖跋》)
赵孟頫在元初书坛 , 力纠南宋书界以意害法、形式技巧荒率单调的风气 , 竭力提倡恢复晋唐“古法” , 尤其推崇“二王”的法统 , 发出“千古无人继羲献 , 世间笔家为谁高”的感慨 。他自己身体力行 , 一生追纵“二王”不已 , 发扬王书的内在美质 , 以法求韵 , 将王羲之书艺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 即兼具雄俊、温雅和平易、妍丽之美 。而《阁帖》、“二王”墨迹和法帖 , 是他师承晋唐古法的最佳参照物 。
▲《淳化阁帖》法帖第六 , 右上角有“大雅”印
图源北京故宫博物院
《淳化阁帖》与赵孟頫似乎有着特别的情缘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五月 , 年31岁的赵孟頫幸运地从书铺中购得《淳化阁帖》祖本第二、五、八卷 , 第二年五月 , 又获得第一、三、四、六、七、八、十共七卷 , 唯缺第九卷 。同年六月 , 他把多出的第八卷加上柳公权帖一卷 , 和钱唐康自修交换得到第九卷 , 由此合成《淳化阁帖》十卷 。他所获十卷是否是《阁帖》的祖刻本 , 已不得而知 。但是至少可确定 , 他所得到的第六卷 , 应该就是流传至今《阁帖》最善本的第六卷本 。据汪庆正先生考辨 , 此卷为北宋摹刻《阁帖》祖本的子系统精刻本 , 亦是南宋“泉州本”的母本 , 此卷首页右上裱边钤有“大雅”朱文长方印 , 这是赵孟頫的用印 , 与他大德四年(1300年)行书《洛神赋卷》上的钤印相符 。此卷末页并有贾似道长字全印 , 应是从南宋末贾府流出的本子 。
赵孟頫获得《阁帖》全帙 , 诚是不易之事 , 为此他欣喜非常 , 于至元二十二年八月 , 写下了长篇题跋 。在题跋里 , 他阐述了书体演变发展的脉络 , 肯定《阁帖》保存古迹的价值 , 同时记述了两宋的各种阁帖刻本 。其中提到的《淳化阁帖》翻刻本即有:《二王府帖》(或称《魏王府帖》)、《大观太清楼帖》、《绍兴监(国子监)帖》、《淳煕修内司帖》、《黔江帖》(一称《宝月古法帖》)等;记载增损的刻本有:《庆历长沙帖》(即《长沙帖》或称《潭帖》的翻刻本)、《刘丞相私第帖》(《长沙》之翻刻本)、《临江戏鱼堂帖》(又称《临江帖》《清江帖》)、《利州帖》(《临江帖》翻刻本)、《碑工帖》(《潭帖》翻刻本)、《尚书郎潘旦绛州帖》(又称《绛帖》)、《公库帖》(《绛帖》翻刻本)等 。赵孟頫所记诸帖刻本 , 有的至今已不存 , 这是一篇重要的研究《阁帖》的文献 。
赵孟頫一生钟情《阁帖》 , 时时加以观摩、临抚 。在传世赵氏墨迹中 , 《临王義之太常帖》 , 原帖即刻于《阁帖》卷七中 , 又《临王羲之采菊帖》(均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 原帖刻于《阁帖》卷八中 , 这些临本深得王书的形神 。至大二年(1309年) , 已届56岁的赵孟頫 , 在善夫家见到另一部《阁帖》 , “纸墨湛湛 , 古香可掬 , 不觉技痒” , 发兴临摹全帙 , 前后延续了六年时间 , 终于在61岁时临竟全部十卷 , 堪称是用工至深之作 。
书法字画|赵孟頫为什么厉害?61岁还在通临《阁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赵孟頫 草书 临王羲之《采菊帖》 “不审复何以永日 , 多少看未?九日当采菊不?至日欲共行也 。但不知当晴不耳!伦等还 , 殊慰意 。”
书法字画|赵孟頫为什么厉害?61岁还在通临《阁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