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农民画,中国民间美术的独特一脉|江南·人文 | 美术( 三 )


曾在东极岛看过渔民画的画展。当地的渔民画家喜欢将祖辈或母亲作为画中的主角,他们的母亲终日辛勤劳作,含辛茹苦把孩子们拉扯大,尽管如今生活比过往好多了,但母亲年事已高甚至有些已不在世,渔民画家唯有以丹青寄托思念。也看到有些渔民画因为融入了当地民间传说的元素,造型上竟有些抽象表现主义的意味。这或许是因渔民比之农民更为自由的缘故。
最为著名的舟山渔民画在嵊泗。1987年,100多幅嵊泗渔民画曾在上海美术馆展出,这可是一件大事。当时亲临现场的还有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现代美术馆馆长马尔丹,据说马尔丹表示这批嵊泗渔民画是他当时那次中国之行所见最满意的作品。不久后,中国美术馆也破例为县级文化馆主办的“嵊泗渔民画展”打开大门。
嵊泗渔民画因此一炮走红。对于这样一种民间美术,有人如是形容:“(他们的作品)恍惚间似乎有一股力量从作品上呼啸而出,像巴格达窃贼在海滩上捡到的葫芦瓶释放出的魔气,神奇地,无可抗拒地把你摄到那遥远的、古老孤独的外公家的船篷里,并让你痛饮一坛老酒,饱餐一顿鱼羹。”
 江南农民画,中国民间美术的独特一脉|江南·人文 | 美术
文章插图
灶头是民居建筑的一部分,是农村百姓食文化的根基,由灶头衍生的灶头画也是嘉兴匠人的百工技艺之一。在嘉兴地区,乡村农户新建一所住房,必在厨房中新建一座用来做饭、烧菜的灶头。灶头画则指民间艺人用烟灰、水彩、色粉颜料绘制在乡间农家柴灶上的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纹样,是江南典型的乡土艺术。
绘制灶头画有点像画湿壁画,须在灶头墙壁半干半湿时进行;且灶头画艺人还有关于颜料的独门秘籍——他们会用白酒调制颜料,作画时各类颜色由于酒精的挥发,不仅能及时渗入石灰灶壁,而且能使颜料广泛吸入。造型以黑线勾勒为主,敷以红、蓝、白、黑等色。其题材和内容大都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喜庆有余、桃李满天等,再配上福、禄、寿、喜的吉祥字样。
灶头绘画的部位,主要是灶身、烟箱、灶山、灶帽。艺人们常将灶头看成一个独立的舞台和表现的对象,画面组合分上下两大部分。上半部分画面讲究大小对比、横竖对比、方圆对比,下半部分或横幅等额排列,或通幅彩绘,追求多幅巧妙组合,达到集中、完美、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这种排列方式居然有点像明清以来兴起的版刻印刷的连环画或民间通俗小说的形式。当然,所不同的是色彩审美,嘉兴当地民间讲究留彩不留白,故而通体着色,浓妆彩绘。一座灶绘画的面积少则4平方米,多则6平方米。
起源于明代的灶头画,在时代变迁中所用的绘制工具也在发生变化,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以后,大都采用明珠、三花或水粉,如今则多用水粉广告色。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藏在千家万户厨房内的灶头画,早已深深融入江南百姓的生活,并被视之为一种吉祥物。2011年,嘉兴灶头画被列为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国家地理》2014年也曾推出灶头画专题,聚焦当地依然延续的这一门民间美术。毕竟,“炊烟袅袅”是生机勃勃的象征,由此,灶头画也构成饮食文化的一部分。
作者:林霖
编辑:邵大卫
责任编辑:杨健
江南农民画,中国民间美术的独特一脉|江南·人文 | 美术】*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