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寒宫|古人为月球取名“广寒宫”,他们怎么知道月球很冷?

在很早的时候,人类就学会了抬头仰望星空,而看到的第一个对象自然就是月亮。月亮是那么远是那么大,所以总是能够勾起我们的一些很深的情感。
像古代的诗人就特别喜欢以月亮为载体,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苏轼就强调人的悲欢离合以及月亮的变化,还有李白曾经感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可以说,古人对月亮的描绘很多,甚至把月亮当成了我们一种文化寄托。但怪异的是,古人似乎在很多言论中都提到月亮很清冷,甚至很严寒。若是我们没有上过月球,肯定会以为古人在瞎猜,但事实上现在的月球研究成果表明,月球的确很严寒。
那么,古人为什么知道月球很冷呢?
一、古人的广寒宫
在古代的文化中,人们把月亮称为广寒宫,是一个格外寒冷的宫殿。而且在神话传说中,在这所宫殿里面住着嫦娥姐姐以及一只玉兔,另外还有一个叫吴刚的人在旁边,长年累月的砍着桂树。
例如,《淮南子》中曾有记载:“积阴之寒气,久者为水,水气之精为月。”仅从这一段的描绘就能看出,月亮实乃寒气之精华所化,绝对非一般人所能够靠近。
不仅如此,在上古神话中,月亮本来就是和太阳相对应而存在。太阳是最温暖最热的存在,而月亮则是最寒冷最阴暗的存在。
过去人们认为,白天与黑暗的转折就是太阳与月亮的交接,因此在古人的经验总结中,月亮就代表着寒冷,所以在月亮上所建造的宫殿广寒宫自然也是寒冷的。
而且,在元大都的遗址,甚至出土了元代广寒宫图漆器残片,上面更是向我们展示了古人想象中的广寒宫形象。就展现的内容来看,整体非常的大气威严,但是整个意境却十分冷清,带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
由此可以看出,在古人认知的广寒宫的形象中,月亮不仅寒冷,而且还有人住,并且上面还有神仙。
二、科学发现和对比
而根据现代科学研究,月球的确是一个非常寒冷的天体。客观来说,月球的地表最低温度可以在零下180度左右,古人描绘的阴森和冷寒其实和现代研究很相似。
若是换一个角度来看,《淮南子》中强调的月球之形成,还真有一定的道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对于月亮的神话想象,慢慢的已经演化成了一种文化,甚至变成了一种常识。在《酉阳杂俎》这本书中,曾经讲过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里面就讲述了月球之由来。
据其中所描绘,月亮不是一个圆盘,而是一个球体,并且由七宝所合成。而且其中更是特别提到,上面不但凹凸不平,而且自己不发光,需要有阳光照射凸起之处,才能反射阳光,而且,这个月亮是由八万两千户月球人所修建而成。
然而,根据现有的科学研究表明,月球表面的确是凹凸不平。而且,月球本身不是一个发光的球体,是由太阳反光所形成光亮。至于说月球的形状,大家都知道,就是一个球体。
由此,我们会惊愕的发现,古人对于月球的认知虽然是瞎猜的,但居然有着惊人的符合,这简直是有人去月球观察过,然后回来编的神话故事一般。
客观的来说,古人能够承认月球是一个球体,就已经十分了不得。为什么这么说呢?
整个世界都在强调地球是一个平面,过去中世纪提出日心说地心说的时候,居然还要遭到火星的针对。中国古人虽然没有强调地球是圆的,但却提出了月球的天体圆论,这也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
其实历史记载还不仅如此,人们对月球的研究还走的挺远的,其中就包括对月食的记录以及潮汐的记录。
据记载,早在司马迁先生的《史记》中就明确强调了交食周期,所谓的交食周期,指的就是日食月食同时发生的交食现象。
而且,司马迁先生更是将交食周期定为113个月,这在古代来说已经十分科学,就算是在现在来说,其实也并不太过于过时。
不仅如此,古人在研究月亮和潮汐的关系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例如在东汉年间,有一个叫王冲的学者就提出:“涛之起也,随月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