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魏国忠臣之子姜维为何会去降蜀?原来三国时就有地域歧视( 三 )


三国两晋南北朝|魏国忠臣之子姜维为何会去降蜀?原来三国时就有地域歧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所以 , 姜维跟随诸葛亮一起回到了蜀地 , 从此告别了亲人和故土 , 和自己原来的同胞成为了敌人 。姜维的母亲舍不得儿子远去 , 曾经写信想劝他回来 , 姜维回给母亲一首诗:“良田百顷 , 不在一亩 , 但有远志 , 不在当归 。”(孙盛《杂记》)他离开了故乡 , 去追求自己的志向 , 这一年他二十七岁 。#姜维#诸葛亮#马遵收藏
这个版本里面 , 姜维本来和天水太守一起外出公干 , 诸葛亮北伐开始 , 整个天水下辖各县几乎全部背叛 , 太守怀疑姜维 , 于是一个人跑到了当时凉州治所上邽 。姜维等人发现追过去已经晚了 , 被堵在城门口 , 想回冀县也不接受他们 , 于是没办法 , 一群人被抛弃 , 只能投奔诸葛亮 。这样说来 , 姜维投降是被逼无奈 , 单人匹马投降没有做任何对不起魏国的事情 , 没有出卖魏国的利益 。
第二个版本是裴松之写在他的注里面的 , 引用的是《魏略》里面的话 , 《魏略》是魏国郎中鱼豢私撰一部记录曹魏时代的史书 , 里面是这样描写的:
''天水太守马遵将维及诸官属随雍州刺史郭淮偶自西至洛门案行 , 会闻亮已到祁山 , 淮顾遵曰:“是欲不善!”遂驱东还上邽 。遵念所治冀县界在西偏 , 又恐吏民乐乱 , 遂亦随淮去 。时维谓遵曰:“明府当还冀 。”遵谓维等曰:“卿诸人叵复信 , 皆贼也 。”各自行 。维亦无如遵何 , 而家在冀 , 遂与郡吏上官子修等还冀 。冀中吏民见维等大喜 , 便推令见亮 。二人不获已 , 乃共诣亮 。亮见 , 大悦 。未及遣迎冀中人 , 会亮前锋为张郃、费繇等所破 , 遂将维等却缩 。维不得还 , 遂入蜀 。诸军攻冀 , 皆得维母妻子 , 亦以维本无去意 , 故不没其家 , 但系保官以延之 。''
这个大体上和陈寿的说法相当 , 但是加入了一些人物和对话 。人物名字略有出入 , 陈寿写的是从天水投降到蜀国后来当了大官的几个人 , 比如尹赏最后官拜执金吾 , 属于部长级别;《魏略》写的叫上官子修 , 在后来的历史里面就没了 。这些还都是细节 , 最大的区别在于冀县在姜维的劝说下投降了 , 给魏国造成了损失 。
其实这两个说法统一一下 , 大致可以还原姜维投降诸葛亮的情况 。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公元228年 , 诸葛亮突然北伐曹魏 , 魏国毫无准备 。就在这个时候凉州刺史郭淮正召集天水太守马遵(姑且从《魏略》的叫法)和手下去开会 , 会开到一般得到蜀军进攻的消息 。郭淮立即回到上邽去主持军务 , 马遵是个怂货 , 不敢回冀县 , 抛弃属官姜维等人 , 独自逃到上邽 。姜维等人回到冀县 , 成立发现没有主官 , 不敢开门 , 于是姜维等人投降了诸葛亮 。之后回到冀城劝降了城池 。就在这个时候 , 马谡在街亭被打败 , 诸葛亮立即带着姜维撤回汉中 , 老母妻子就此分散 , 魏国比较厚道 , 没有为难他们 。
所以姜维跳槽的根本原因是被马遵抛弃和解雇 , 不是主动跳槽而是被动选择 。导致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马遵的那句“卿诸叵复信 , 皆贼也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你们这帮家伙都不是良民 , 皇军(大魏帝国皇家军队)大大的不相信你们的干活 。那么问题就出来了 。马遵为什么不信任姜维?要知道姜维的父亲姜冏乃是曹魏的忠臣烈士(父冏昔为郡功曹 , 值羌、戎叛乱 , 身卫郡将 , 没于战场 。)姜维身家清白、根正苗红 , 何以被如此对待?
这和魏国对整个雍凉地区的统治政策有直接关系 。魏国开山祖师曹操的核心地区是中原兖州、豫州 , 迎奉献帝控制了司隶和部分雍州土地 , 打败吕布占据了徐州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后 , 曹操逐渐征服了河北冀州、青州、并州、幽州 。到了公元211—212年 , 曹操才进攻关中 , 逐渐控制了关中和陇西地区 。所以曹魏初年 , 对这一代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 一来这个地区自东汉末年长期战乱 , 经济没有恢复民穷财弱 , 曹操在公元217—219年的汉中之战时就颇感到关中地区没有足够的力量支撑汉中的军事补给 , 且转运困难 , 于是索性把汉中人口搬空 , 撤到秦岭以北防御 。二来诸葛亮北伐之前 , 曹魏的战略部署重点在东线两淮地区和荆州襄阳、樊城一线 , 对蜀国没有放在心上 , 兵力相对薄弱 , 这种情况正是由于这一地带民生尚未恢复造成的 , 无法大规模驻军 , 也很难供养大军 。这样就必须依赖当地士族的力量来维护统治 , 比如杨阜抵抗马超时用的就是自己的家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