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 , 他与苏东坡、黄庭坚、蔡襄被誉为“苏、黄、米、蔡”北宋时期的四大书法家 。北宋时期是书法“尚意”的时期 , 由于五代之后 , 人们在书法上“丢失”了唐以前“手授口传”的学习方法 , 留给北宋书家的只是一种探索之路 , 由于欧阳修及北宋“四大家”的努力 , 人们便在书法上朝着“尚意”的方向前进了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尚意” , 是指人们对书法本质意义的看法 , 以前 , 书法多以书写规矩为根本 , 尤其是在唐代 , 几百年来的“尊法”思想 , 使得书法成如“算子”般的审美思想 , 而北宋时期这一现象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 , 尽管“失去”了笔法和“法度” , 但书法的“意味”更为深厚 , 这就是北宋时期书法“尚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作为北宋时期“尚意”书法的代表人物 , 米芾与其他人的书法思想稍有不同 , 苏东坡和黄庭坚认为 , 书法中的境界和意味 , 主要体现在人的修为之上 , 如果一个人的学识、修养、阅历等越丰富 , 书法的精神境界和所要表现出的意味就会越高 。而米芾在这方面并没有过多的提倡和感受 , 但他认为 , 书法虽由“技法”和“境界”所组成 , 但技法仍是书法中的根本和基础 , 没有更多、更好的技法 , 意境的东西也是很难表现到位的 , 因此 , 米芾大多数情况下所谈的都是技法给意境带来的艺术性思想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米芾的书法审美思想主要集中在“意”之上 , 这一点与东晋时期的王羲之是基本相同的 , 唐代张彦远曾经记录了王羲之的话:“子敬(王献之)飞白大有书意 。”就说明从那个时期 , 人们就注重了书法中的“意味” , “须得书意转深 , 点画之间皆有意 。”等等 。米芾的“书意”思想 , 也许与他取法王羲之书法很有关系 。那么 , 米芾是如何在书写中表现书法的“意趣”之美的?
执笔方法对“书意”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 , 执笔问题并不能直接对书法的书写程度构成多大的影响 , 但是 , 米芾作为一代名家 , 仍然在执笔给书法意味带来的影响上有着自己的看法 。他在《海岳名言》中说到:“学书贵弄翰 , 谓把笔轻 , 自然手心虚 , 振迅天真 , 出于意外 。”这句话说得非常明了和直接 , 他认为 , 写字时握笔要轻一些 , 手心则会轻 , 如此一来 , 才能在书写中达到自如便捷、酣畅淋漓的程度 , 写出来的字会产生出天真之美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世人写大字时用力捉笔 , 字愈无筋骨神气 , 作圆笔头如蒸饼 , 大可鄙笑 。”这句话让我们想起了以前王羲之在王献之身后抽笔的故事 , 如果写字时能有猛然间抽掉毛笔 , 就认为执笔的方法有问题 , 否则就认为执笔是正确的 。但是 , 这一问题在北宋时期已经得到了纠正 。苏东坡也对此谈了自己的看法:“献之少时学书 , 逸少(王羲之)从后取其笔而不可 , 知其长大必能名世 。仆以为知书不在于笔牢 , 浩然听之之所 , 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 。然逸少所以重其不可取者 , 独以其小儿子用意精至 , 猝然掩之 , 而意未始不在笔 。不然 , 则是天下有力者莫不能书也 。” 从上面的记述可以看出 , 王羲之考察王献之执笔问题 , 并不是牢与不牢 , 而是是否专心写字的问题 。与米芾的执笔稍有差异 , 但二者都是以执笔方法为论的 。
- 俄罗斯美女的书法作品,自叹不如
- 红楼梦追星有多可怕你看看红楼梦中的尤三姐,悲惨境遇不言自明
- 现在学书法专业的学生,有前途吗?老师有话说
- 宋小宝书法被网友盛赞,潇洒飘逸,深得赵本山精髓,专家:江湖体
- 蒋介石4个“把兄弟”的书法,您会给出什么评价?
- 中国画中的理想男人
-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许雄志书法作品欣赏
- 六大国宝级文物中的国宝,最后一件绝对是穿越时空者留下的
- 快赏齐白石书法
- 一看就懂山水盆景中的“石”,究竟选用是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