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想要了解小编的文章记得关注小编哦,下期与你不见不散。“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在短暂的人世,我们要活出自我的精彩。就让那些是是非非随风去吧,任性做自己,因为那是最真实洒脱的自己。
文章插图
说起来,肃慎虽然是个非常古老的族系,但在吉林乃至在整个东北地区历史上,最早建立政权的民族却是秽貉族系中的扶(夫)余。他们所居住的松嫩平原沃野千里,“土宜五谷”,非常适宜农业种植。《后汉书》说秽人“知种麻、养蚕、作绵布”。这样的社会自然比起生活在东边的肃慎族系邻居发达得多。这样一来,至迟到了西汉年间(公元前2世纪),扶余已经以一个东北地方政权的姿态出现在中原王朝的面前。它的疆域,“在长城之北,去玄菟千里……方可二千里。”当时的千里约合今天的400千米,具体言之,扶余南起辽宁省开原以北,北达小兴安岭以南,东至张广才岭,西抵双辽、白城一线的松嫩平原一带,其中心在今天的吉林省境内。
文章插图
相比肃慎,扶余的南界直接与汉王朝的玄菟郡(治所在今辽宁新宾西)相接,与中原政权各方面的联系自然更加密切。它曾是两汉时期东北边疆最为强大的地方政权,也是汉魏晋王朝最忠实的朝贡成员。按汉武帝时期对入贡的安排,扶余“使命岁通”。东汉顺帝时,扶余王本人还曾亲自来到京城(洛阳),诣阙朝贡。汉廷当然也不亏待扶余的统治者,甚至允许其“葬用玉匣”。
文章插图
所谓“玉匣”更加通行的说法就是“玉衣”,如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金缕玉衣”、江苏徐州西汉楚王刘和墓出土的“银缕玉衣”以及广州南越王赵眜墓出土的“丝缕玉衣”。由此可见,在朝廷心目中,偏居东北一隅的扶余国,仍是大汉王朝的一方诸侯。
文章插图
与中原王朝的密切往来,使得扶余的文明沾染了浓厚的汉文化特色。在吉林市帽儿山、榆树老河深等扶余墓葬中,均发现了与中原及辽东半岛汉墓形制基本相同的土圹墓和土圹木椁墓,其中以土圹木椁墓数量最多。这种墓葬形制与中原及辽东半岛汉墓形制基本相同,可以认定系辽东郡县的汉文化北传的产物。
文章插图
在吉林市帽儿山扶余墓地中,还出土了大量铁质生产工具,如铁镢、铁铧、铁刀、铁削刀、铁锥、铁矛、铁箭镞、铁剑、铁甲片、铁马衔等;铜器有权杖、铜镜、泡饰、车辖、锸等。这些金属制品与辽东半岛汉墓中出土的遗物极为类似,特别是铁质农具和汉式规矩铜镜,具有鲜明的汉文化特色。至为重要的是,在吉林市的扶余国墓地中出土了27件珍贵的丝织品残片,绝大多数出自帽儿山墓地西山Ⅰ区18号墓。其中有一件是主题为招魂的绢帛墨画,可谓是早期“冰雪丝路”的文化传播的明证。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扶余国一直存在到公元5世纪。但在其存在的后期,另一个秽貉族系的政权——高句丽——已经取代了它在东北地区的显赫地位。按族源来说,高句丽算是“扶余别种”。其开国君主邹牟(又作朱蒙)原本是扶余国的王子。为了在宫廷斗争中活命,西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邹牟带着一支族人自松嫩流域向南逃至卒本川(今辽宁桓仁五女山下),修筑了纥升骨城作为都城,建立了高句丽王国。40年后,邹牟的儿子,第二代高句丽国王(琉璃王)将都城迁至国内城(位于今吉林省集安市内),此后直到高句丽长寿王迁都平壤(427年)的400多年里,今天的集安市一直是高句丽的都城,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 万历二十三年发生了什么?为何百战不败的戚家军,却遭到残酷剿杀
- 太平天国成功后,中国社会将如何?专家:五个方面发生根本变化
- 《澶渊之盟》后辽国发生了什么?让宋人都受不了他们繁琐的礼节
- ?古代发生瘟疫,民间说法:“始于大雪,衰于惊蛰”,有没有道理
- 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取经结束后为何不敢回花果山?发生了什么
- 李谷一隔空感谢《北京晚报》,追忆40年前发生的那件大事!
- 清朝礼亲王昭梿作证:金庸笔下的陈家洛冒充福康安事件真实发生过
- 大玉儿舍身劝降洪承畴不靠谱 但发生在洪承畴身上这三件事挺有趣
- 沙僧为何被贬流沙河,你看他打碎琉璃盏后发生了啥?
- 明朝|明朝“夺门之变”发生当晚,于谦正在做什么?他为何不出来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