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更明显,她本来就有醋意,加之宝玉、黛玉不得体的话,使她大为光火,用什么“好哥哥好兄弟”只有“你们”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等话,把二人的关系说得更彻底。当时在场的人不少,凤姐首先感到了“火药味”,说:“这么大热的天,谁还吃生姜呢?”“既没人吃生姜,怎么这么辣辣的呢?”,宝钗的话取得了效果。
总之,宝钗“攻”黛玉、宝玉都是在公开场合,而且要让人们听到。给人传递着信息:宝、黛是有私情的。这是公开的告密,希望引起贾府主子的注意,及早防范。
文章插图
对不利于自己的传闻,在未公开化以前,最好装聋作哑,如果出面辩白,有时反而会越抹越黑,搞成此地无银三百两。
林黛玉就没掌握好这一点,她嘴上不让人,不遑其他。宝钗笑她念佛,本来可以不予理会,她却偏偏沉不住气,不但红了脸,还啐了一口,还了几句。这正是宝钗巴不得的。引蛇出洞,黛玉自己暴露自己,客观上不打自招地承认了她和宝玉的不寻常关系。更失策的是她又马上离开了。别人看来不是“做贼心虚”吗?同时又给众姐妹提供了一个背后议论的机会,无形中扩大了影响。
宝钗在这点上又比黛玉处理得高明。
遇到这种情况她不还嘴,尽量缩小“事态”,所以除了“呆雁”问题,她一开始不了解黛玉用意问了一句外,其他场合都不回击,似乎与已无关,如林黛玉讥刺她关心人家带的东西。她就回头装没听见。这时候要“装愚”,缩小影响。善战者不怒,小不忍则乱大谋,经得住对方挑逗。审时度势。如何对自己有利,就怎样作,不计较一时胜败得失。
林黛玉凭感情做事,自控能力差。薛宝钗凭利害关系做事,自控能力强,所以黛玉没有远虑,大事不成;宝钗着眼长远,大功告成。
文章插图
在争取与宝玉的结合上,林黛玉是不避嫌疑,企图通过与宝玉感情的不断加深,造成既成事实的舆论,而取得贾府对她和宝玉关系的认可,她主要是个人奋斗,孤军奋战。她失败了,因为封建婚姻不重视感情,更不同意私定终身。薛宝钗不同,她要以封建的妇德约束自己(有时还要故意远着宝玉),通过舆论对她个人品性的肯定,促使贾府对她和宝玉的结合作出决定,水到渠成,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冠冕堂皇地达到目的,她胜利了,因为封建婚姻是看重三从四德。
宝钗越掩盖自己的感情,人们越觉的她稳重端庄。她越张扬宝、黛的亲密关系,越使二人被动,越被贾府的主子们注目,对黛玉的声誉越不利。对宝钗来说,则显得自己“无邪”,用来表明自己和宝玉关系正常,为人正派。也就为她的秘密情感和精神世界涂上了一层保护色。退一步进两步,曲线进取,一箭双雕,在情场上,薛宝钗是战术是成功的。
- 宝玉梦中大喊:不要金玉良缘,只要木石姻缘,宝钗听完为何怔住了
- 薛宝钗进宫待选,为何以失败告终不是落选,而是薛家主动放弃
- 凤姐与黛玉乃是闺蜜,为何在宝钗生日宴上,凤姐却嘲笑黛玉像戏子
- 如果宝钗、黛玉不阻拦,湘云能帮助邢岫烟“脱离苦海”吗?
- 年少只爱林黛玉,中年方懂宝钗难
- 宝玉被打后的众生相,宝钗黛玉真情流露,袭人最让人生厌
- 薛宝钗到底有没有入宫侍选她落选的原因又是什么
- 宝钗和贾母的差距有多大?贾母用一件衣服,将薛家讽刺的体无完肤
- 红楼梦薛宝钗人见人爱,为何贾母却不喜欢她
- 一字之差,贾元春为什么喜欢薛宝钗而冷落林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