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李定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 。
于是 , 苏东坡被拘押到御史台狱受审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好巧不巧 , 苏东坡的《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正好新刊印发行 , 给御史台的新人提供了一个上佳收集材料的机会 , 而这些诗 , 也都全部流传了下来 。
监察御史台里行舒亶摘抄了几首苏轼的诗 , 上奏弹劾苏东坡“包藏祸心 , 怨望其上 , 讪渎谩骂” 。
老实说 , 舒亶也没冤枉苏东坡 。
舒亶说苏东坡的《山村五绝》中“赢得儿童语音好 , 一年强半在城中”是讥讽新政中的青苗法;“岂是闻韶解忘味 , 尔来三月食无盐”是讥讽新政中的盐税法;《八月十五日看潮》中“东海若知明主意 , 应教斥卤变桑田”是讥讽新政中的水利法;《戏子由》中的“读书万卷不读律 , 致君尧舜知无术”是讥讽新政里的课试郡吏措施 , “其他触物即事 , 应口所言 , 无一不以讥谤为主 。”
苏东坡一开始只承认 , 《山村五绝》里“赢得儿童语音好 , 一年强半在城中”是讽刺青苗法的 , “岂是闻韶解忘味 , 迩来三月食无盐”是讽刺盐法 。但迁延数日 , 也不得不承认 , 《八月十五日看潮》里“东海若知明主意 , 应教斥卤变桑田”两句的用意是“讽刺朝廷水利之难成” 。再拖延了几日 , 又承认了《戏子由》诗违抗“朝廷新兴律”的主旨 。
事实上 , 舒亶的道行还是浅了点 。
经过御史台同仁群策群力 , 他们从苏东坡诗词搜罗出上百首诗是针砭新政的 。
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 , 苏东坡也统统作出了交待 , 承认自己就是看不惯新政 。
其中有些诗 , 御史台的官员看不懂里面的真意 , 苏东坡主动指出来 , 给他们上课 , 详加解释 , 他们才醍醐灌顶 , 大长见识 。
比如《和韵》诗中的“嘉谷”、“莨莠”等语 , 苏东坡说这是在讥今之小人轻君子 , 如莨莠之夺嘉谷 , 后面意言君子小人各自有时 , 如夏月蚊虻纵横 , 至秋自息 。另外又取《诗经》中“忧心悄悄 , 愠于群小” , 皆以讥讽当今进用之人为小人也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
因为这些诗 , 有三十九人受到牵连 , 其中官位较高的是司马光 。
国子博士李宜之、御史中丞李定、宰相王珪等人喊打喊杀 , 必欲除苏东坡而后快 。
苏东坡本人在狱中也作好了必死的打算 。
但是 , 结果颇有些黑色幽默 。
苏东坡平日和一些心目中的正直大臣诗文唱和 , 写“独鹤不须惊夜旦 , 群乌未可辨雌雄”“腐鼠何老吓 , 高鸿本自冥”等句自比独鹤、高鸿 , 把变法派比喻成乌鸦、老鼠 。
这些“独鹤”、“高鸿”没有一个肯出面替他求情 , 反而是那些被指称为“乌鸦”、“老鼠”的变法派大臣出力搭救 。
其中 , 章惇为了搭救苏东坡 , 还和王珪撕破了脸面 。
当然 , 最能决定苏东坡生死的 , 还是王安石劝宋神宗那一句“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回头想想 , 早在熙宁七年 , 苏东坡还做了《王莽》、《董卓》两首诗来痛斥王安石 。
最终 , 宋神宗下令对苏东坡从轻发落 , 贬谪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乌台诗案”就此销结 。
最后补一笔 , 苏东坡刚刚逃出生天 , 老毛病就犯了 , 信笔写下了“平生文字为吾累 , 此去声名不厌低 。塞上纵归他日马 , 城东不斗少年鸡”的诗句 。
【诗词歌赋|差点让苏东坡丢命的“乌台诗案”是咋回事?肇事诗流传下来了吗?】真是江山易改 , 秉性难移 。
- 好险, 当初咱们差点要这样写字
- 这首元曲堪称中秋绝唱!堪比苏东坡!却很少有人知道!
- 小官卢杞来访,80岁郭子仪慌忙推开怀中美娇娘:差点灭族
- 晁盖临死前的一句话,差点没把宋江气死,吴用的馊主意又来了
- 南唐后主李煜在位期间,除了诗词歌赋就没有别的作为了吗?
- 西游记最牛凡人敢绑架菩萨差点撕票,太上老君都要送仙丹
- 苏东坡人间有味是清欢
- 梁山遭遇的最大散伙危机 鲁智深武松沉默不语 降将差点火并被孤立的宋江
- 命运最坎坷的国宝,出土就被农民锤成碎片,还差点被扔进炉中炼钢
- 辽国使者: 这幅上联天下无人能对, 苏东坡微微一笑: 我有四幅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