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侯会,授权历史春秋网发布
《水浒》中的好汉们几乎顿顿不离酒,甚至有些好汉的上山动机,就是为了“成瓮吃酒、大块吃肉”!——借助电子检索功能对《水浒全传》中的“酒”字作一统计,在60万言的文本中,“酒”字竟出现近2000次!
“饮食”之“饮”本可理解为饮水、饮茶,但最早则专指饮酒。《尚书》中有《酒诰》一篇,是周公警告贵族子弟不可酗酒的文告,其中“尔乃饮食醉饱”中的“饮”,便指饮酒。而自周公之后,历代统治者对酒多抱警惕态度,都曾颁布禁酒令。究其原因,一是怕臣民酗酒作乱,有碍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二来酿酒需要粮食,人吃还不够,哪有多余的粮食酿酒?
文章插图
然而从《水浒》的描述中,丝毫看不出官府对饮酒之风有所钳制,只觉得宋人饮酒成风,到了举国若狂的地步。
小说重虚构,但也总能或多或少反映现实生活的面貌。宋代官府对酿酒饮酒的历史上有“唯恐百姓不饮酒”的朝代吗?态度,确乎与历朝不同。我们知道,宋代实行募兵制,日常养着一支庞大的军队。军队要吃饭,要官饷;而兵器衣甲、屯扎训练之费,同样是一笔惊人的数字。这样一笔巨款,只能由国库支给,用税收来填充。
跟许多朝代一样,宋代的盐、酒、茶属于特殊商品,由国家垄断经营,实行专卖,收取高额税金,称为“榷政”。而酒税又是其中的大头儿,征收机制称“榷酤”。宋代庞大的军费开支,便仰仗着酒税(“酒课”)的支撑。若赶上战争,酒课更成为雪中之炭。
文章插图
据学者考证,北宋初年,一年的酒课收入为185万贯,约占国家全年货币收入的10%。到了庆历年间,朝廷跟西夏大动干戈,军费需求激增,酒课也飙升至1710万贯,是宋初的九倍!所占货币收入的比例也升至38.9%,是宋初的近四倍!以后这个比例有所降低,但据估算,两宋期间的酒课始终维持在税收总额的20-25%。
在宋代,各州府军县都设有“酒务”,专管酒的酿制、发售及缴税等业务。据统计,在熙宁年间,北宋全境共设酒务1861个。单是开封府所辖州县,就有酒务35个!哪怕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聚落,也都有卖官酒的酒店。
地方财政没有别的增收手段,也把手伸向酒税。南宋人陈亮就说:今日郡县的油水已经搜刮殆尽,即便有能力的长官,没钱也是枉然。只剩下酒税可以挪用,一县的财政,全靠它了。(“今郡县之利括之殆尽,能者无所用其力,惟酒为可措手,而一县之计实在焉。”自《龙川集·义乌县减酒额记》)
好在酒务随处皆有,税金取用方便,不像茶、盐,有专门的生产区域,还需长途贩运。于是酒税在负担沉重的军费开支之外,又成了地方政府的提款机。
其实“榷酤”初行,国家垄断酒浆生产,未尝没有“禁民饮”的动机。可是官府尝到酒课的甜头,一味扩大酒的酿造规模,不但不再提禁酒,反而明里暗里引导、鼓励酒水消费。
文章插图
郡县预先规定了难以完成的税收额度,县吏催缴不力,是要挨板子、受黥刑的!为了推销美酒,商家及官府想尽办法。例如北宋官府有一项救济措施,即在春夏青黄不接之际,向农民发放贷款,称“青苗钱”。一些商家盯上了农民的救命钱,特地在放青苗钱的日子,于通衢酒店摆出美酒,“命倡女(妓女)坐肆作乐以蛊惑之”,引诱农民入肆买醉。农民一旦入内,到手的青苗钱往往“十费其二三矣”,更有空手而归者。
官府则派兵带着枷、杖等刑具到现场弹压,号称“设法卖酒”。这个“法”,是指刑法;而“设法”的目的,不是禁止商家过度推销,而是监督饮者要乖乖饮酒、痛快还钱,不得闹事。——官府自然也是要坐地分肥的。为了增加酒课收入,官商勾结,沆瀣一气,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 美国历史教材上仅有的六位中国人,你可知道他们都是哪些人
- 贤臣还是佞贼?五个历史瞬间看《后汉书》作者范晔!
- 盘点《雍正王朝》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8位角色,弘历错的最离谱
- 《认识自我》:今天的“自我”源自于历史的塑造和推动
- 历史文化专家潜心40年编撰千年古灵渠研究手稿发布
- 惠州记者书写惠州古城故事 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
- 受不了了!这些不正经的历史文物,把我都逗笑了
- 梁思成与鉴真纪念堂
- 成语故事:牛角挂书
- 庐山历史上的今天 - 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