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肝义胆|此太监为大明朝练成狼虎之师,忠肝义胆,却含不白冤,为千夫所指

金庸先生作《碧血剑》替大明督师袁崇焕抱冤叫枉,痛斥崇祯朝廷的黑暗与无耻。
 忠肝义胆|此太监为大明朝练成狼虎之师,忠肝义胆,却含不白冤,为千夫所指
文章插图
在金庸先生的笔下,崇祯帝实在是一个可憎、可恨、可恶、可斥、可悲复可怜的反面角色。说崇祯帝可憎、可恨、可恶、可斥,是因为他贪婪成性,敲骨吸髓,狠加赋税,盘剥百姓,导致天下大乱,清军叩关,民军遍起。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崇祯帝还是长舞于将倾之厦,清歌于漏水之舟,自毁长城,残杀可挽狂澜的大英雄袁崇焕。说崇祯帝可悲复可怜,是他最后众叛亲离,只好孤零零地在煤山歪勃子树上终结了罪恶的一生。
 忠肝义胆|此太监为大明朝练成狼虎之师,忠肝义胆,却含不白冤,为千夫所指
文章插图
金庸先生还用皮里阳秋之手法写了一个细节:崇祯帝最宠最爱太监曹化淳,结果,李自成兵临北京,曹化淳首开城门,迅速迎接李自成入城。极大地揶揄了崇祯帝的颟顸和昏愦。读者读起来非常解恨、非常过瘾。说起来,“曹化淳打开城门迎闯王”的情节并非金庸先生虚构。
 忠肝义胆|此太监为大明朝练成狼虎之师,忠肝义胆,却含不白冤,为千夫所指
文章插图
蔡东藩先生写的《明史通俗演义》以及解放后大学历史系的教材都是这么写的。这么写,到底有无史料依据呢?有的。计六奇的《明季北略》就记:“贼攻西直门,不克,攻彰义门,申刻门忽启,盖太监曹化淳所开。得胜、平子二门亦随破。”不过,《明季北略》乃是私家著史,属于野史,所记之事不一定确。而《明史》对此事无载,曹化淳其人甚至未入《明史》“宦官列传”中,此事比较可疑。
 忠肝义胆|此太监为大明朝练成狼虎之师,忠肝义胆,却含不白冤,为千夫所指
文章插图
北京城陷时的大明宫中侍卫王世德于明亡后著《崇祯遗录》,书中则说:“(北京)外城西南隅,地名烟阁,皆回回所居。(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贼攻广宁门(彰仪门)急,群回倡乱开门,外城遂陷。次日,贼自东直门角楼缘城而上,大城遂陷。野史云,阉官献城,非也。”完全否定了宦官开门献城之说。实际上,曹化淳早就在崇祯十二年上疏告假回乡了。崇祯十七年甲申之变,曹化淳已经在武清故乡退休5年之久,根本就不可能“开门献城”!《武清县志》明确记载有曹化淳的生平:曹化淳,祖籍江苏省徐州宿迁县,明永乐二年迁居顺天府武清县王庆坨。曹化淳12岁净身入宫,陪侍当时还是信王的崇祯帝朱由检。崇祯帝即位后,曹化淳曾任司礼监大司礼,负责平反魏忠贤时期冤案,共处理了两千余件。还曾代皇帝兼管过北京地区的军事防守。崇祯十一年,曹化淳任司礼秉笔太监、东厂提督,到了人生的颠峰。但崇祯十二年,曹化淳上疏告假回乡。现在,王庆坨曹氏宗祠还保存有崇祯帝亲笔御赐“公清直亮”匾额一方。真正给李自成开门献城的,乃是兵部尚书张缙彦。李自成兵迫北京城下之日,张缙彦自忖大明朝已不可保,为了改换门庭,投靠新主子,命人打开正阳门,迎接刘宗敏部入城。
 忠肝义胆|此太监为大明朝练成狼虎之师,忠肝义胆,却含不白冤,为千夫所指
文章插图
对曹化淳来说,大明王朝虽亡,但一直不忘故主。满清入关,定鼎中原后,曹化淳还赴都向顺治帝请求妥善处理崇祯帝后陵寝。清廷恩准,专门委内官监冉肇总理其事。但是,有关“曹化淳开门”的流言已经四处散布,并广为文人士大夫口传笔录。到了今天,“曹化淳开门”的谣言仍被当成事实广泛收录在《流寇传》《国榷》《痛史本崇祯长编》《崇祯实录》《明史纪事本末》等各种古籍中曹化淳有口难辩,跳进黄河洗不清,临终之前作《感怀诗》感慨其事:报国愚忠罔顾身,无端造诬自何人?家居六载还遭谤,并信从前史不真。曹化淳自称“报国愚忠罔顾身”,的确,在报效大明朝诸工作中,他都是兢兢业业,全力以赴。这里,特别说说他代皇帝兼管北京地区军事防守的一件事。原本,大明朝的军制中有一支直属于皇帝、由内廷负责指挥的禁军,称腾骧四卫,选拔的士兵全都是虎背熊腰、身强力壮之辈。嘉靖年间,腾骧四卫被改编为勇士营和四卫营,由御马监管理。曹化淳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时,兼御马监印务总督勇卫营。他看到这两支军队战斗力已经下降严重,便大力整顿,精心网罗忠诚勇敢之士入伍,日日进行高强度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