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金庸为何在巅峰期诡秘封笔?被南大教授羞辱那事,其实算不上主因】1969年10月24日 , 香港《明报》开始连载金庸的武侠小说《鹿鼎记》 , 又掀起一股“江湖”的“腥风血雨”;历时两年又十一个月后的1972年9月23日 , 小说终于迎来结局 。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前的20余年里 , 如此的小说连载方式在香港非常盛行 , 人们对之已习以为常 。许多人认为 , 这一作品之后 , 金庸还可能还会有更多令人期盼的作品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然而 , 金庸突然向民众和广大粉丝宣布 , 从此封笔 , 一切都毫无征兆 , 又似乎都在情理之中 , 只是令人感到措不及防 。
曾经引领文坛潮流、对几代国人都有深刻影响的金庸就此封笔 , 是否意味着此后再无“江湖”?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是否因为遭受到某些教授的嘲讽而羞愧已隐退?有三件事可能是主因 。
一、初心不是成为小说家 , 写小说是情非所愿
接受采访中 , 金庸曾经透露说:“如果条件允许…未曾有过写武侠小说的打算!”其实 , 他的人生规划并非是做一位武侠小说家 , 而是国际采访人员 。
1944年 , 他在重庆的国立政治大学外文系的学习中 , 由于对于职业学生不满而进行投诉 , 但自己却遭到勒令退学的处理;此后不久就进入中央图书馆工作 , 随之转入苏州东吴大学(今苏州大学) , 专门学习国际法 。
抗战胜利后 , 他回到杭州担任《东南日报》的一名采访人员 。所以 , 他的最大和唯一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国际采访人员 , 所有的进阶学习都为成为国际采访人员做准备 。
为这一理想 , 他转而进入《大公报》 , 成为其中的一员编辑 , 负责收听英语国际电讯广播并为其翻译 。传闻 , 他与第一任妻子的离婚 , 也和这个理想有关 。
但是愿有不遂 , 只能退而求其次 , 自主办报 , 转载国际国内新闻;他在退休后的采访中说:“除了儿女 , 新闻事业是最爱 。”
成为武侠小说家纯属意外 。为提高《大公报》的销售量 , 梁羽生和陈凡(百剑堂主)同他一起于1955年在《大公报》内开设《三剑楼随笔》 , 他担任专栏作家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可能是造化弄人 , 无心插柳的第1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出来后便火得不行 , 让他从此停不下脚地创作其他作品 。据他的回忆 , 写武侠小说纯属为两件事 , 一是交差 , 二是好玩 。
同其他两位“中国武侠小说三剑客”(古龙、梁羽生和)相比 , 他既没有古龙的谋生压力 , 也没有梁羽生的志在有一番作为 , 所以成为大师是一个意外 。
在访谈或发表的文章中 , 他时常用武侠小说是“无所谓的通俗小说”、“娱乐性的庸俗读物”、“非真正文学著作”等 , 没有将其视为成就自己的重要功勋 。
这样的评价引来两种猜测 。第一是有人认为他过于骄傲 , 以此来获得高高在上的感觉;第二是认为观点过于古板和偏执 。若论偏执 , 其实还得与他的家世有关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海宁查家世代书香 , 有“文宦之家”的美称 。他的祖上基本注重国学的修养 , 轻视小说等文学作品 , 认为它“有辱门楣” 。也许 , 不承认自己是武侠小说家 , 与这些背景有关系 。
二、巅峰隐退是最明智的选择
有人说 , 在金庸的笔下才有“江湖” , 才有栩栩如生的大侠 , 停止了写作 , 就等于“江湖”从此消失 。他曾在自述中透露 , 自己最崇拜的人是范蠡与张良 , 他们都是自己的人生模范 。
- 从两处悬念,看《倚天屠龙记》精彩之处,金庸小说技巧太高超技巧
- 金庸笔下最让人失望的7门武功,听名字很牛,实战起来却都很弱
- 本是边陲无名小国,却被金庸带火,皇帝成为家喻户晓的绝世高手
- 金庸笔下设定最强的3门武功,残缺版本也很强,第一名上万人练过
- 张无忌有两位传人,两人虽得了张无忌“真传”,却死于同一人之手
- 看《笑傲江湖》有感
- 金庸笔下最顽强门派,3次遭遇灭门之灾,本派无高手却得外人相助
- 张三丰的经历很传奇,金庸为何不让他当主角因为写了就会有漏洞
- 水浒传中有种失败的战术,金庸笔下被一大侠所用,却成功克敌制胜
- 金庸笔下最牛的3位配角,都没有盖世武功,最终却都战胜了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