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叫“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很有几分道理 。随着时光流转 , 岁月沧桑 , 很多千百年前的历史人物 , 在人们的印象中会变得越来越模糊 。人们对于古代人物的了解 , 只能通过有限的一些历史典籍 。然而正所谓“仁者见仁 , 智者见智 , ”史书的作者在写作时 , 不可避免要掺杂入个人的情感好恶 , 再加上后辈史家学者的增添删减 , 甚至以讹传讹 , 古代的英雄豪杰 , 很可能变成后人眼中的卑劣小丑 , 古代的猥琐小人 , 很可能被美化成正人君子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国时代 , 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人才辈出、灿若星河的时代 。连续几十年的战乱纷争 , 给英雄志士搭建起一个施展雄才的大舞台 。通过众多历史资料 , 人们得以对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遗憾的是 , 很多三国人物已经严重偏离本来面目 。比如诸葛亮 , 属于明显被过度美化、拔高 , 《三国志》明文记载 , 诸葛亮“治戎为长 , 奇谋为短” , “理民之干 , 优于将略” , 是一个优秀的宰相 , 但并非优秀的将才 , 后人眼中他俨然成为用兵如神、战无不胜的军事家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不过 , 有一个三国人物却没有诸葛亮那么幸运 , 他生前品行高洁 , 堪为一代宗师 , 死后却受到丑化 , 被说成是《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原型 。此人就是三国时代著名高僧朱士行 。朱士行 , 生于公元203年 , 比同时代的诸葛亮小22岁 。他是河南颍川人 , 当时属于三国之中的魏国 。
朱士行自幼在家人的影响下 , 对佛教产生浓厚兴趣 , “少怀远悟 , 脱落尘俗” , 加之当时天下大乱 , 更促使朱士行产生了避世思想 , 便以极大的勇气出家为僧 。之所以这么说 , 是因为佛教自东汉初年传入中土之后 , 到三国时代也才200余年 , 在普通人眼中仍然充满陌生感和神秘色彩 , 传播和影响力极为有限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晋书》记载 , “佛 , 外国之神 , 非诸华所应祠奉 。汉代初传其道 , 惟听西域人得立寺都邑 , 以奉其神 , 汉人皆不得出家 。魏承汉制 , 亦循前轨” 。可知在当时 , 帝王们对佛教并不信任 , 一度禁止中原汉人出家为僧 , 只在西域等地比较兴盛 。朱士行勇敢地做出这个决定 , 使得他成为历史记载中第一个出家为僧的中原人 。
朱士行出家后 , 潜心研究佛教经典 。因为当时流传到中土的佛经极为有限 , 且谬误错漏之处甚多 , 朱士行于是决心到数千里外的西域去求取佛经 。魏国甘露五年 , 朱士行芒鞋笠帽 , 拄着一根竹杖 , 带着简陋的行李 , 从长安出发 , 踏上了充满艰辛和危险的取经之路 , 也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西行求法的僧人 。
朱士行此行的目的地 , 是西域佛教最为昌盛的于阗国 , 即今天的和田县一带 。从长安到于阗国 , 距离7000多里 , 且途中多是荒无人烟的戈壁荒漠、崇山峻岭 , 朱士行历尽艰险九死一生 , 最终凭着坚定的信念 , 数年之后 , 才到达了梦想中的佛国于阗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朱士行在于阗停留了20多年 , 苦心搜集佛经 , “得正品梵书胡本九十章、六十万余言” 。然而当时的于阗国王得知后 , 禁止朱士行把佛经运回中土 。朱士行冒着掉脑袋的风险 , 拜见于阗国王据理力争 , 最终才达成妥协 , 佛经可以由他的弟子运回中原 , 但他本人却被作为“人质”永远留在了于阗国 , 至死未能返回故土 。
- 刘备在《三国演义》中,哭了至少不下30次?哭对他究竟有多重要
- 三国死得最悲壮的大将,他们一死天上必有将陨落,可谓天地同悲!
- 三国最有气势的七句话,特别最后两句说出来,足以吓退千军万马!
- 中国文学简史 魏晋南北朝文学:陶渊明
- 三国之公孙家族第三篇:雄踞辽东
- 三国演义6句话,道尽男人一生况味。
- 三国演义中,最具有悲剧色彩的两个角色,吕伯奢和陈宫
- 金庸没写三国故事?其实写了,此人是三国龙套,被金庸写成了宗师
- 三国演义几场顶级武将的巅峰对决,看看有没有你心目中的那一场
- 《三国演义》赵云为何有三个?揭露背后的原因,出乎很多观众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