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真正的第一届春晚,汇集钱学森、老舍、巴金、梅兰芳、郭沫若等( 二 )


 汇集|真正的第一届春晚,汇集钱学森、老舍、巴金、梅兰芳、郭沫若等
文章插图
中国第一届“春晚”
实际上,我并不是真的要作《春节大联欢》与如今春晚的对比。只是有感而发,想多说几句罢了。
很多人承认,如今的春晚已经越发吸引不了人的注意力,因而在面对具有春晚雏形的影片《春节大联欢》时,个个都捶胸顿足,怒骂时光已逝,昔人不可追!
都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这似乎是春晚最好的写照,却又不那么对,因为观众完全不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娱乐方式少之又少,各个年龄段的精神需求趋于一致,《春节大联欢》内容立意无需多元化,便能很好的满足各个群体。这是得天独厚的优势。
而现在不同,物质生活的提高紧拉动着精神生活的开发,平时生活中的娱乐形式都丰富不已,又怎会奢望从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中获取巨大的精神回馈呢?
 汇集|真正的第一届春晚,汇集钱学森、老舍、巴金、梅兰芳、郭沫若等
文章插图
现在的春节晚会
国民都说晚会节目应该更加的多元化,可国民既不包容流量明星,又瞧不上传统艺术,嘴上喊着怒其不争,惋惜旧人不在,“突突”几个字打在屏幕上,摇摇头便拂袖去蹦迪,实在是难以多元,无法多元。
原来,以前的人民物质生活很匮乏,可是精神生活并不匮乏;现在很多人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生活反倒匮乏了。
我们不能悠悠哉哉享受着所拥有的优渥条件,捧一踩一践踏文艺工作;亦不能因岁月不断沉淀形成的经典,苛求正当下的节目表演。
有些人只是怀念那个年代简单质朴的精神面貌,倘若让他们去真正地感受生活,只会连滚带爬地逃回来。
看客不同了,盛宴也就难以下咽了。
 汇集|真正的第一届春晚,汇集钱学森、老舍、巴金、梅兰芳、郭沫若等
文章插图
第一届“春晚”表演
《春节大联欢》爱国情怀显著,红色旋律深刻。如果放到今天,不会是经典,而会是成为谩骂的目标。
梅兰芳大师会成为上不了台面的戏子,侯宝林先生会成为作品尴尬包袱难响的小丑,钱学森老师会成为名不经传的无名人士,郭沫若大家会成为口伐笔诛众人推的坏人形象。
但也幸好,梅兰芳还是大师,侯宝林还是先生,钱学森还是老师,郭沫若还是大家。
在那个年代,爱国作品还会被人推崇,主旋律不会受人批判。
第一届“春晚”——《春节大联欢》成为了一代人的青春,也成了一代人的黄昏。那个年代声声谩骂的人物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成为了不朽,而如今站在风口浪尖上的人物又不知要过多久后才能成为传奇。
 汇集|真正的第一届春晚,汇集钱学森、老舍、巴金、梅兰芳、郭沫若等
文章插图
第一届“春晚”的大咖钱学森
第一届春晚,群星荟萃,少长咸集。
老舍巴金郭沫若,梅老信芳侯宝林,一时多少豪杰,俱往矣。
我终于窥见那个时代真正的一抹色彩,是黑白的,却又绚烂的七彩。
在播报员铿锵有力的讲话里,我恍惚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一瞬之间,这里没有轻歌曼舞,没有喜笑颜开,他们朴实无华,一个个走上台又下台,认真的为人民作着文艺汇演报告。
在黑白的光影里,我看到众多大师齐聚一堂的欢笑,鼓掌的声音热烈不绝,一张张明媚的脸上带着希望与阳光,丝毫看不到暴风骤雨的面纱。
 汇集|真正的第一届春晚,汇集钱学森、老舍、巴金、梅兰芳、郭沫若等
文章插图
第一届春晚
《春节大联欢》,一个个大师上台,鼓掌;一个个大师下台,鼓掌;他们逐渐消失在历史的舞台,精彩的表演定格在此处,此后,新的时代走来,就像前辈们心中所畅想的那样。
1983年,第一届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正式开始,王景愚、刘晓庆、马季、姜昆等人走进大众眼前,一个新的时代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