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风|“初唐四杰”的诗风是什么?为何说他们赋予了唐诗新的生命力?( 三 )

】“直发上冲冠,壮气横三秋。愿得斩马剑,先断奸佞头”,是卢照邻《咏史》中的名句。写出诗人报国之心和斩除奸臣的气势,用古时候的典故,衬托自己伟大的理想和政治抱负,节奏紧凑、气势恢宏,一改唐朝初年的诗歌风格。
 诗风|“初唐四杰”的诗风是什么?为何说他们赋予了唐诗新的生命力?
文章插图
初唐四杰之杨炯的意气风发“初唐四杰” 都有着先进的思想和不凡的诗风,然而基本都是年少出名。然而年轻人的意气风发、性格秉直导致结局悲惨。
王勃27岁溺水身亡;骆宾王中年不得志,起义之后下落不明;卢照邻久病缠身自缢而亡;而杨炯仕途失意英年早逝。
1、杨炯才华出众却仕途不顺
杨炯聪颖好学9岁的时候就通过了科举考试,在当时被称作为“神童”。后担任秘书省校书郎,但杨炯恃才傲物、个性张扬,称无才无能的同僚为“麒麟炫”。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从此在官场生涯坎坷不顺。
杨炯的确有无人能及的真才实学,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从诗文的字里行间里可以看,杨炯是一位热血青年,渴望能够建功立业。所以杨炯的边塞诗居多,大多都雄浑慷慨、气势非凡。
 诗风|“初唐四杰”的诗风是什么?为何说他们赋予了唐诗新的生命力?
文章插图
2、杨炯所写著名诗篇节选赏析
杨炯比较善长边塞诗,展现了边关将士威武不屈的气势。通过战争的悲凉场面,也写出将士们的军旅气概,句句豪情壮语,一改早期柔美的“宫体”诗风。
《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写出了书生想要从军参加战斗的报国之心。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写出了诗人对外族入侵的无限愤慨。接着通过描写激烈的战争场面,称赞唐朝将士气壮山河、勇往无前的气势,展现保家卫国的决心。
最后一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从一个文人的慷慨陈词中,直抒胸臆的表达诗人想要从军报国的决心,慷慨激昂、气吞山河,一展报国热忱。
 诗风|“初唐四杰”的诗风是什么?为何说他们赋予了唐诗新的生命力?
文章插图
“初唐四杰”赋予了唐诗新的生命力“初唐四杰” 中的四位诗人,虽然一生经历坎坷,但是在唐朝早期通过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很多优秀的诗篇。
唐朝初期以宫体诗为主,大多词藻浮华内容颇为空洞。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初唐四杰”脱颖而出,为初唐诗文发展写下了重要一笔,并为唐朝诗坛注入了新鲜血液。
“初唐四杰”慷慨陈词,从皇宫贵族到市井贫民,从杨柳依依到大漠豪情,新的诗歌题材更接近生活,展现不同阶层让的感受。
自此诗歌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内心思想,以情抒情、动静相宜、或喜或悲的展现生活气息,并成为唐朝诗歌文学发展的基石。
 诗风|“初唐四杰”的诗风是什么?为何说他们赋予了唐诗新的生命力?
文章插图
结 语“初唐四杰”的诗作一改往日的含蓄隐忍,从诗人的字里行间,可以明细那感受到一代青年的意气风发。
诗人虽然生活孤苦甚至一生都颠沛流离,然而存在于内心的气势和精神更值得后人学习,在生活中经受磨难却仍然乐观开朗。
笔者认为人生在世失意之事十之八九,不能永远沉浸在自己的苦闷中,遇到工作和生活上的失意要不断的反思自我,从失败中吸取更多的经验和教训,不忘初心重振雄风。并要善于捕捉自己的优点,做事情不要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参考文献】
张侠《初唐四杰诗风对唐诗的贡献》
张侠《初唐四杰的边塞诗》
张福庆《初唐四杰的边塞诗与盛唐边塞诗之比较》
陈占敏《“初唐四杰”的结局——唐诗笔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