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如|今日冬至,冬至何以大如年?( 三 )


场面可谓千乘万骑、车马如龙。至夜三更,皇帝换上青衮龙服,头戴缀有二十四旒的平天宝冠,足踏朱鞋,由两位内侍扶至祭坛之前。
坛高三层,共七十二级台阶,坛顶方圆三丈,坐北朝南设「昊天上帝」黄褥,一侧设「太祖皇帝」黄褥,将祭天与祭祖并置。坛下道士云集,礼乐歌舞络绎不绝,坛外百姓数十万众顶礼膜拜,山呼万岁,所有人都在这场仪式中获得了自我认同。
仪式后,则是例行假期。「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是故官府放假休息,军队待命,商旅停业。
而百姓人家,据古籍记载:「十一月冬至。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此番景象,真是举国诚敬,休息养生的状态。过大年,不过如此。
冬至适合养生进补
 冬至大如|今日冬至,冬至何以大如年?
文章插图
冬至意味着进入数九天,迎来最寒冷的天气,《易经》中有“冬至阳生”的说法。这是因为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可见,冬至前后人们开始进补是最好时间。
冬至同时也是养生的关隘,一谈「养生「即言」进补」,于是禁不住地浮想联翩、各种宠爱:食补、药补、花样补......
那到底怎样调理「冬至一阳生」呢?
接下来说的应该是常言所谈养生的反调!
明代顾元庆《檐曝偶谈》介绍养生见闻说:「隐士络耕道言,修养之士当书《月令》置于座右,夏至宜节嗜欲,冬至宜禁嗜欲,盖一阳初生,其气渐夭,如草木萌动,易于伤伐,故当禁之,不特节也。」
「冬至一阳生」调理措施的重头戏竟然是「禁嗜欲」。
理由呢?
因为「一阳初生,其气渐夭,如草木萌动,易于伤伐」。
现实呢?
冬至,机体受寒冷袭击,免疫力降低,抗病能力下降,整个身体的生命力显得瑟缩脆弱。王廷相《摄生要义》指出:「冬天天地闭,血气藏,伏阴在内,心膈多热,勿扰乎阳。」
有理有据的远古智慧残酷地告诉我们:
「冬至」,人体内阳气刚刚萌动,需仔细呵护。
冬至养生攻略,三十六计「躲」为上:躲暴饮暴食、躲寒冷、躲大汗、躲是非。
冬至这个关隘过得好,来年的健康就有了基础。
冬至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冬至大如|今日冬至,冬至何以大如年?
文章插图
1
起居
冬令气候趋寒,天地阳气潜藏,应之人体,冬季亦为人体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段。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有晨练习惯的人群应注意,晨练时间不宜过早,以免诱发呼吸道及脑血管疾病,或使原有疾病复发。
2
药补
在这个阶段,有些人喜欢药物的冬令进补。比如膏方。膏方中加入不少甘甜滋润补养药物,服用时感滑润爽口,既能进补,又能治病。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所以冬季进补膏方在有些地方成为一种时尚。
3
食补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在冬季如果能恰当选择既美味又具有补益身体的食物,无疑会让大家接受。
平补类食物,如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燕窝、银耳、猪肝等,这些食物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
冬至还被用来判断来年的天气
 冬至大如|今日冬至,冬至何以大如年?
文章插图
民间还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冬至节气在一月中的位置,来预测往后的天气。
比方说:“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俗话说的是,如果冬至在一个月的开始几天,年底就会冷;而如果冬至在月尾的话,正月就会很冷;但冬至在月中的话,就不会下雪也不会下霜。
再比如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的意思则是说:冬至这天如果是阴天的话,过年那天就是晴天;而如果冬至那天是晴天的话,过年那天就有可能是阴天,甚至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