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了罢。”乾隆摆摆手。乾隆进了大厅坐下,端起桌上茶就喝,原想一吸而尽的,扫一眼身边臣子,便放下了杯子。王信晓得他渴,忙到外边唤人送西瓜、冰块来。——《乾隆皇帝》。在众多历史小说和历史古籍中,从不缺乏古人使用“冰”的记载,但是古代又没有电,也没有冰箱,他们的冰是从哪里来的呢?却又少有解释。
文章插图
首先要弄明白“冰”在古代确实是很常见的,甚至可以说在历史上各个朝代都很常见。比如说我们熟悉的《楚辞》中就有提到:“挫糟冻饮,酹清凉些”,意思很简单,就是古人会在糟米酒中,加入冰块,喝起来爽快无比,就好比现代的“冰镇啤酒”一样。
在往上追索还可以延展到周朝,《周礼》记载:“有冰人,掌斩冰,淇凌。注云:凌,冰室也。其事始于此。”这里面提到了一个很关键的词,那就是“冰室”,而“掌斩冰,淇凌”大体的意思就是,把冰斩开放进冰室里。
文章插图
所以《周礼》的记载中,我们得知了“冰”的第一种采集方法,那就是将冰放进特制的冰窖里,然后保存起来。这样的采集方式从周朝就已经有人在用了,而且形成了采冰、藏冰、用冰的完整体系,一直沿用了几千年。
文章插图
首先采冰,就是要在天寒地冻的腊月天,将河面的冰凿成一块一块的,然后让它继续在河面上冻,切成块的冰会上浮,受冷后下面会再冻,于是加厚就比较多,等加厚到一米左右就可以捞出来运到冰窖中保存了。
文章插图
根据《大清会典》记载,当时的紫禁城内便拥有5口这样的大冰窖,景山西门还要6口,德胜门外3口,总计藏冰量达到了10万块以上。到了夏天的时候,皇室贵族们就可以用这些冰喝上清凉解口的冰饮,有的甚至在卧房置入一块冰,这样室内整体的问题都能有所降低。但是我们知道,北方到了冬天温度很难底,河面解冻是正常的事情。但是在南方有的地方夏天很热,冬天又没那么冷,根本结不成冰块。那怎么办呢?老祖宗还有办法。
文章插图
在唐朝时期,人们发现把硝石放到水里会使水结冰的现象,所为的硝石最常见是制造火药的原料,白色粉末,易溶于水,但是一旦融入水中就会使水的温度迅速降低,因为硝石中含有硝酸钾,这种材料可以吸收水中的热度,因此使水快速的结冰。
古人用这种办法制食用冰的时候,会先找一个大盆,然后在上面置入一个小盆、等大盆的水冰冻了,温度便会传递到小盆,小盆的水也就冰冻了。这时候就能够直接用完,不需要再置入冰窖。
文章插图
【 智慧|古代没有电,那皇帝夏天用的冰从哪里来?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如今冰窖很少见了,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冰箱。然而硝石制冰的手段,在外旅行的时候,却依旧可以用到。所以虽然科技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但是千万不要小瞧了古人,老祖宗的智慧是受益无穷的。
- 中国古代史上价值连城的5件国宝,若有幸得到一件,便可富甲天下
- 三种吉祥鸟的画法分享
- 农村讲究“前不栽桑、后不栽柳”下半句才是精华,说尽生活智慧!
- 隋唐演义中没有交待的十大人物结局
- 5本超经典的古代言情文少女眉若远山,琼鼻樱唇,桃腮雪肤
- 李逵等几个梁山恶霸 要是碰见武松鲁智深 连认怂求饶的机会都没有
- 架子床是最科学的床,其体现了古代文化与古人的智慧
- 水浒传中唯一没有绰号的英雄,他没陪宋江一起死,并活到了八十
- 古代银票就一张纸,为何没人造假?不是古人不想,而是不能!
- 放牛童子没有摘桃子给孙悟空吃他去五行山也不是为了看望孙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