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十六计之瞒天过海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②。太阳太阴③。
【 典故|孙子兵法中三十六计之瞒天过海简介,它的出自于哪个典故?】【注释】
①备周则意怠: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松懈,削弱战力。
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这里的阴指机密或隐蔽;阳则指公开或暴露。
③太阳太阴:太,意思是极或极大。此句指:非常公开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计谋。
文章插图
【按语】
阴谋作为,不能背于秘处行之。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愚俗之行,非谋士之所为也。昔孔融被围,太史慈将突围求救。乃带鞭弯弓,将两骑自从,各作一的持之。开门出,围内外观者并骇,慈竟引马至城下堑内,植所持的射之。射毕,还。明日复然,围下人,或起或卧;如是者再,乃无复起者。慈遂严行蓐食,鞭马直突其围;比敌觉,则驰去数里矣。再如:开皇九年,大举伐陈。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大列旗帜,营幕蔽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而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若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因袭南徐州,拔之。
【解义】
此计的兵法运用,常常是着眼于人们在观察和处理事物里,由于对某些事情的习以为常而产生了疏漏和松懈,故令对方能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是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用来作战役伪装,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成果。现在这个词语则引申至比喻欺骗的手法很高明。此计“救赵”中的“赵”,或指另一部武装力量,或指某一局势。
文章插图
【出处】
公元589年,隋朝将大举攻打陈国。这陈国乃是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建国,定国号为陈,建都城于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江防,经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每次调防都命令部队于历阳(也就是今天安徽省和县一带地方)集中。还特令三军集中时,必须大列旗帜,遍支警帐,张扬声势,以迷惑陈国。果真陈国难辨虚实,起初以为大军将至,尽发国中士卒兵马,准备迎敌面战。可是不久,又发现是隋军守备人马调防,并非出击,陈便撤回集结的迎战部队。如此五次三番,隋军调防频繁,蛛丝马迹一点不露,陈国竟然也司空见惯,戒备松懈。直到隋将贺若弼大军渡江而来,陈国居然未有觉察。隋军如同天兵压顶,令陈兵猝不及防,遂一举拔取陈国的南徐州(江苏省镇江市一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先轸:他是中国兵法祖师爷,《孙子兵法》都要喊他一声老师
- 有多少人知道刎颈之交的典故?举手示意一下
- 《三十六计》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 古诗词中常见的70个文化典故,帮孩子读懂诗词名句!
- 这个成语背后,居然有这么多的典故!
- 李商隐长期被忽视的经典,28个字用3个典故,每一句都如神来之笔
- 赵明诚去世时,李清照说他素无分香卖履之意,分香卖履有何典故?
- 因郑阿春的名字而避讳《春秋》为《阳秋》,典故皮里阳秋从此而来
- 空城计——王浩然刻“中国古代兵法三十六计组印”之二十四
- 人民日报:孩子不可不知的40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收藏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