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万宁湾仔头史前遗址出土陶片上有了“刻画纹”( 二 )


郝思德认为,在陶器的外观上追求美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湾仔头的居民应该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才有心思有了对审美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初步整理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后,考古队员们已经能够使用出土的陶片拼出完整的罐底。这些拼出的罐底不仅光滑平整度较高,器形也比较规则,展示出3000多年前人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制陶技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专家蒋新荣说,这说明在3000至5000年前,海南新石器时代的原住民已经掌握了“慢转轮”的制陶技术。
“初步分析,这些古陶片多来自生火煮东西的‘炊器’和存放淡水、食物的储存器。”蒋新荣表示,“炊器”含沙量较高外表粗糙,里面光滑;存储器里外都相对比较光滑,陶胎较厚,更便于存储食物。他判断,结合现场已出土及未出土的陶片数量,这个聚落很有可能有一个制陶作坊。
这些考古发现都说明,万宁湾仔头区域的史前居民们已经有了相当的文明程度。
遗址鉴定: 一万年前海南岛 就有人居住
“湾仔头遗址要确定具体年份,还需要做进一步的鉴定。”王明忠告诉海南日报采访人员,湾仔头遗址已有大约30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万宁沿海一带的石器文明,再一次证明了石器时代万宁区域就有较多的聚落活动,“这里发现的文物,为我们后续研究当时人们的生活习俗等有着很大的帮助。”
王明忠还表示,通过比对,此次出土的文物与此前万宁踏头遗址出土的文物类型较为相似,可判断它们应归属为同一时期。这对构建和完善海南东南沿海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为南岛语族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对研究海南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有很大的价值。
“在外界看来,海南文化很贫瘠,但其实海南的文化底蕴是很丰富的,只不过鲜有史料记载。目前考古工作队正在对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王明忠表示,海南此前先后发掘了陵水桥山、莲子湾以及三亚英墩、落笔洞等遗址,近年来多处遗址的发掘证明,一万年以前海南岛上就有人居住。
万宁湾仔头遗址的发现,虽然解答了一部分关于古代海南居民生活的疑问,却也带来一些新的疑惑。王明忠介绍,根据土质形状、颜色、所含杂质情况,此次考古遗址地层共分为六层,其中第一、二、三层为现代村民活动形成,四层为宋代地层,在这一层出土了一些宋代瓷器。
而令人不解的是,出土陶片的遗址第六层,和出土瓷器的宋代底层之间,又宽又厚的第五层却没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我们把这一层称之为‘间歇层’。”王明忠说,这表示湾仔头地区的人类活动史到宋代前存在上千年的“断代”。
那么,这一千年之间,这些已经基本实现果腹,有了审美需求的海南人去哪了?地质变化迁徙?还是遭遇了瘟疫灾荒?一千年之后,又是什么人,通过怎样的方式回到这里,再次建立人类文明?
遗址|万宁湾仔头史前遗址出土陶片上有了“刻画纹”】这些疑惑都需要未来的考古发现来解答。(本版图片均由省博提供)(采访人员 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