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北宋边塞诗的资书用典


诗词歌赋|北宋边塞诗的资书用典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黄庭坚《山预帖》 资料图片
北宋边塞诗征引典故十分广泛 , 涉及“经史子集”四大部类 。先秦典籍主要有《诗》《礼》《易》等经部著作 , 《论语》《孟子》《庄子》《孙子》等诸子散文 , 《左传》《战国策》等史传散文 。此外 , 最常“资书入诗”的还有“前四史”、《法言》、《世说新语》、唐人诗句以及宋人笔记 。诸典之中 , 契合边事的英雄人物 , 折冲樽俎的制敌方略 , 沉郁雄浑的老杜诗句 , 皆信手拈来 , 妙入诗歌 。
荆轲只身赴秦、易水送别的侠义精神受到宋人敬重 。“风萧萧兮易水寒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兼有送别之悲与刺秦之壮 , 引发了北宋边塞诗的隔代回响 。梅尧臣“平时易水头 , 不复起边愁”“将军守汉法 , 壮士发燕歌” , 苏轼“要到卢龙看古塞 , 投文易水吊燕丹” , 司马光“酒薄阴山雪 , 裘寒易水风” , 吴则礼“晚风萧萧近易水 , 想见怀古当倾曦” , 在送人使北、送人戍边中寄托慷慨 , 悲悯英雄 。
出使西域的班超亦备受推崇 , 原因有三:一是投笔从戎、效力疆场的道路选择 , 二是不畏艰险、万里出使的外交推进 , 三是威震远域、万里封侯的价值实现 。落实到边塞诗创作 , 则题旨有差:一是借英雄自我审视 , 如司马光“惭非班定远 , 弃笔取封侯”;二是抒发失意郁结 , 如王令“若使班超终把笔 , 由来何路取封侯”;三是鼓励他人建功立业 , 如孔平仲“古今将相皆无种 , 好取班超万里侯” , 毛友“预想归时如定远 , 争持白玉上青云” 。与众人稍异 , 苏轼《获鬼章二十韵》虽以“边帅汉班超”肯定边功 , 却更主张“奇功勿再要” , 叮嘱慎用武力 。
伏波将军马援平南有功 , 亦为宋人所重 。刘敞《伏波》惜其身死蒙冤 , 歌其壮心不衰 。睹于禁卒驻戍艰辛 , 追念马援平边之难 , 诗人遂以“将军马伏波”“频献凯旋歌”追念英雄 , 祈愿和平 。最能将古今南治边略有机系连的 , 当属刘敞《迁南行》 。“曾出封疆铸铜柱 , 竟留种族依荒山” , 认为马援虽立铜柱为界 , 却令大量残部散居深山野墺 , 埋藏隐患 。“雕题来作冠带民 , 鼻饮翻宜伊洛水” , 则称颂北宋边略 , 将西南边民成功收编为中原王民 。在摧毁廓清的激壮之下 , 诗人不由畅想“此功一成万世宁” 。除却刘敞 , 赵抃“伏波死去今谁继” , 曾巩“捷如马援不得志” , 郭祥正“伏波一去已千年 , 古像萧萧篁竹里”“借令伏波在 , 缩手定叹息” , 上述伏波颂歌 , 均注目边事 , 遥想英雄 , 有务实之征 。
北宋边塞诗用典 , 并不限于怀想英雄 , 亦在“折冲樽俎”中寄托理想 。黄庭坚、梅尧臣、彭汝砺、强至、曾巩均在边塞诗中表达了对折冲樽俎的认同 , 其中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最有代表性:
乃翁知国如知兵 , 塞垣草木识威名 。敌人开户玩处女 , 掩耳不及惊雷霆 。平生端有活国计 , 百不一试埋九京 。阿兄两持庆州节 , 十年麒麟地上行 。潭潭大度如卧虎 , 边头耕桑长儿女 。折冲千里虽有余 , 论道经邦正要渠 。妙年出补父兄处 , 公自才力应时须 。春风旍旗拥万夫 , 幕下诸将思草枯 。智名勇功不入眼 , 可用折箠笞羌胡 。
范纯粹(字德孺 , 范仲淹四子)将赴庆州 , 山谷作诗相送 。诗人取典“折冲千里” , 意在颂扬范纯粹治庆有术 , 克敌无形 。“论道经邦”语出《尚书·周官》 , 直指钻研妙略才是正途 。全诗用典近三十处 , 广博缜密 , 营造出“平淡而山高水深”的诗境 。全诗五次征引杜诗 , 尊杜之意毕现 。第一次引《塞垣》“一寄塞垣深” , 将征人思妇的旧调化作范公治边的新声 。第二次借《骢马行》“肯使麒麟地上行”赞颂纯仁好比良马 , 驰骋边塞 。第三、四次一句两典 , “边头耕桑长儿女”征引《严氏溪放歌行》“边头公卿仍独骄”与《客堂》“别家长儿女” , 却未沿袭“边镇骄蹇凌物”的旧路 , 亦未遵循儿女不相见的凄离 , 而是力赞纯仁安定边民 , 耕作生息 。最后一处“公自才力应时须”征引最切 。杜甫“吐蕃凭陵气颇粗 , 窦氏检察应时须”借吐蕃三道入寇的危急形势歌颂窦氏挺身而出 , 山谷则称颂纯粹继承父兄 , 应时帅庆 。五次征引 , 两次顺流直下 , 三次反用典故 , 间有一句两典 。杜诗之外 , 王维“草枯鹰眼疾” , 柳宗元“万不试而一出”以及《文选》的“爱民活国”与“终军以妙年使越”都熔铸入诗 , 变幻莫测 。诗中 , 山谷“以学问为诗”的理念得到充分体现 。黄庭坚十分注意化古为新 , 旨在“点铁成金” , 即“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 , 如灵丹一粒 , 点铁成金也”(《答洪驹父书三首》其二) 。所谓“夺胎换骨” , 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