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更换史,就是一部社会变迁史

盘点了一下 , 自从手机在国内出现 , 二十多年 , 自己已经换了不下十部手机 , 平均两年一部 。
手机最早叫大哥大 , 砖头一般的个头 , 是暴发户、新贵显摆的重要道具 。 九十年代中 , 一部不少于1万 , 再早前更贵 。 20多年前 , 一个馒头1毛 , 现在至少1块 , 实际物价翻了10倍不止 , 现在的10万不算多 , 以前的1万却是稀罕 。 感觉像扛着一部轿车 , 一边走在路上一边大声“喂喂喂”叫唤 , 声音不大都对不起这样的大哥大 。
毕业前最后一个学期 , 结束广州的实习回校 , 回来的飞机上 , 邻座青年是到西安参加电子展的 。 话说没有网络的时代 , 展览真的很流行啊 , 尤其是广交会 , 真是盛况空前!
他就拿着这样一部大个头 。 后来又跟他一起爬过华山 , 所以他留了电话 。 年轻总是有简单的热情 , 什么人都觉得应该保持联系 。 到广州工作的时候 , 打过他的大哥大 , 9开头的8位数号码 , 只听到他在那头喂喂喂叫唤 , 啥也说不了 , 这效果... ...真无语 , 于是 , 也就不再联系了 。
手机更换史,就是一部社会变迁史文章插图
普通人用的还是BB机 。 年轻人几乎人手一机 , “B--B--B--”的信号一响 , 按一下 , 看一眼 , 于是到处忙着找电话机回电 , 仿佛有多要紧似的 。
人人都显得好忙碌 。 那个年代 , 好像确实都很忙碌 。 本地人忙着探早茶晚茶 , 精英们在寻找、追寻各种暴富的机会 , 普通人忙着这个工厂辗转到那个工厂 , 挣了钱就给尚且贫困的家乡寄回去 。
汽车忙着在灰扑扑的水泥路上奔驰 。 我想从东莞换个车到深圳 , 总是找不到车站 , 招手也没有车停下 , 它们总是在我耳边呼啸而过 , 呼啸而过 , 奔向未明的远方 。
【手机更换史,就是一部社会变迁史】到处是厂房 , 见不到人烟 , 只有摩托车偶尔驶过 , 长长的枯燥的马路像一片沙漠 。
上车的人像是进入安全的绿洲 , 而车下的人 , 总有一不小心就会被时代抛在后面的焦虑 。
这就是广东给我的一个深刻印象 。
手机更换史,就是一部社会变迁史文章插图
我的第一部手机是红色翻盖的爱立信 。
厂里第一个拥有手机的女性是总经理的特别助理 , 一个脾气温和、说话温柔、皮肤白皙、眼睛圆圆的姐姐 , 也是我的第一任部门经理的妻子 。 用现在的话说 , 她就是大家心目中的“女神” , 而这部爱立信手机正是这样的“女神专用款” 。
就是在“女神”的诱惑和部门同事的怂恿下 , 忍痛割肉又充满虚荣地买了同款手机 , 只是跟她的颜色不一样 。 这部手机带来了什么方便呢?有没有方便已经不知道 , 倒是方便了别人找你加班、办事 。 它最大的功劳 , 可能是帮我换了份工作 。
工资高了之后 , 就买了第二部手机 , 是叫香港同事从香港带的 , 很多人喜欢叫人从香港带东西 , 好像香港的东西就要高一个档次似的 。 其实除了内地买不到的东西 , 其它的也就是便宜少许 , 并无特别之处 。 好像还是爱立信 , 屏幕一亮 , 蓝光莹莹的 , 好看又醒目 , 还可以锁屏 。 坐公交的时候 , 常常是手机铃声一响 , 半车厢的人蠢蠢欲动去看自己的手机——因为就只有那么一两种铃音 。
那时的摩托罗拉 , 有一种懒洋洋又带点睥睨天下气质的铃声 , 听到人耳朵发毛 。
第三部手机是联通的小灵通 , 一个早已经被淘汰的业务 。 “小灵通”是叶永烈先生的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的主人公 , UT斯达康公司得到叶先生的无偿授权 , 用于命名无线市话一类的产品 。
用了才几个月呢 , 就被偷了 。 第二部手机已经给妹妹 , 结果也差不多同时被盗 。 那个年代小偷真是猖狂 , 差不多等于明抢 。 最常见的 , 一种是趁你上公交的时候翻背包 , 等你回过味来 , 车子已经开了 , 或者他们已经跟上下车的人流融为一体 , 让你四顾茫然;一种是摩托车党 , 一般是两个人 , 一个驾车 , 一个趁你不备突然袭击 , 抢了包包立马加速逃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