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孔子却为何“包庇”庆父的罪行( 二 )


 孔子|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孔子却为何“包庇”庆父的罪行
文章插图
显然,所谓“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与其说是一句预言,不如说是一个口号,鼓动鲁国内乱的口号。庆父成为国王,齐国表态是“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于是国内外反叛势力群起反对,最终庆父无奈逃走,鲁国经历一场又一场内乱,实力大幅度下跌。
其实,鲁庄公死后的王位之争,以及公子盘、公子启之死,是不是有齐国的影子,也不太好说。但从齐桓公是春秋第一霸的功绩来看,不可能不关注邻国的重大变化,并因势利导、削弱邻国实力。
庆父死后,鲁国实际上是分裂了,即“三桓”。所谓三桓,就是鲁国被三个大家族把持,庆父后人家族、叔牙家族、季友家族(最强),鲁王徒有虚表!鲁国这一分裂,就为齐国去掉一个大敌,从此鲁国不再是威胁,最终为齐国吞并。
 孔子|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孔子却为何“包庇”庆父的罪行
文章插图
正因如此,孔子编修《春秋》时,就陷入了左右为难:庆父肯定不是好人,但也不能说是恶人,只是鲁国上下被齐国玩弄了,吃了一个大亏,所以才上演了这一出又一出悲剧,有苦还说不出。于是,孔子对于不利庆父的内容,用春秋笔法一笔带过,对这段历史也是讳莫如深。
历史是胜利者的宣言!公子申成了鲁王,公子季友水涨船高,甚至有了一个神奇的传说:季友出生时,手掌心就有一个“友”字,而且传闻季友能救鲁国两次,季友后人兴旺,鲁国就兴旺;季友后人不兴旺,鲁国就衰落。毫无疑问,这是季友在美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