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夏朝有没有文字,二里头遗址考古发现“刻符”,或揭开了真相( 二 )


文章插图
问题在于:这些刻符是不是文字?
参与和主持过二里头遗址发掘的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杜金鹏指出:有些刻符是作为标记使用,但有些确实应该就是早期文字,分别表述数字、植物、器具、自然景象,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均可找到相同和相似的字,已经有了表达一定思想意识的语言符号,可以称之为“原始文字”。
可见,夏朝文字已经出现,只是没有甲骨文成熟罢了,并非夏朝没有文字。
另外,考古发现夏朝文字已经在较大的范围内通行了,比如:在陕西商县紫荆遗址中,考古专家发现有包括“交”字在内的4个二里头文化陶文,其风格与殷墟甲骨文一脉相承;在河南新密市黄寨遗址发现二里头文化时期的卜骨,其中有二个文字,学者解读认为一个是“夏”字的雏形,但并未得到学术界普遍认可等。
夏朝|夏朝有没有文字,二里头遗址考古发现“刻符”,或揭开了真相
 夏朝|夏朝有没有文字,二里头遗址考古发现“刻符”,或揭开了真相
文章插图
文字演化:二里头刻符是不是甲骨文的前身看了上面二里头遗址的刻符之后,相信很多人都有一个印象,即简陋的一塌糊涂,与传说中的“禹王碑”、“夏禹书”的夏朝文字工整美观简直天上地下,一点都不像传说中的夏朝文字。那么,这样一种简陋的原始文字,会不会是甲骨文的前身呢?
上文杜金鹏就指出,二里头遗址中的部分文字刻符,在商朝甲骨文中可以找到相应或类似的文字,说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传承关系。他举例指出,商朝晚期甲骨文中的“爵”字,与二里头遗址或二里岗遗址(商朝初期)的青铜爵造型非常相似,而这种造型的青铜爵在商朝晚期已经看不到了。艺术源于生活,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因此甲骨文中的“爵”字,可能在夏朝就创造出来了,一直延续到了商代晚期。
因此,可以肯定的说,二里头刻符是甲骨文的前身,但根据各地考古发现的不同时代文字刻符来看,整个北方广泛使用的骨刻文、安徽双墩刻符等等,时间比二里头还要早,甚至却比二里头文字更丰富更成熟,可见二里头遗址不会是甲骨文的唯一前身。换言之,甲骨文是整个中华地区文字的集大成者,容纳百川,最终形成了甲骨文。
 夏朝|夏朝有没有文字,二里头遗址考古发现“刻符”,或揭开了真相
文章插图
令人疑惑不解的是,作为中国第一王朝的夏朝,为何文字显得较为简陋,数量也极其有限,还不如更早骨刻文等?笔者认为有三种可能:一是还没能发现夏朝王室典册,二是夏朝文字载体易毁,已经消失在了历史中,甲骨文中已有“典”和“册”字,说明当时有竹简木片之类的文字载体,推测夏朝或也有类似文字载体,而木片之类容易腐烂,夏朝文字因此消失,三是单纯从文字上看,夏朝未必是先进文明,未必在文字上更先进,历史上野蛮战胜文明的情况并不少见。总之,如果说二里头遗址就是夏墟,那么可以肯定夏朝就已经有了文字,只是夏朝文字演化到了什么程度,还有待进一步考古发现。
参考资料:
《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甲骨文,你从哪里来?》
《试析“夏王朝否定说”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