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为何说宋朝嘉佑二年的这届科举,是千年最牛的?看完考生你就懂了

至于有唐,一以考试为准绳,而后平民有参与政治之机会,阶级观念,赖以破除焉。
——邓嗣禹
科举制度自唐朝正式出现并不断完善,此后的一千多年里,中国各朝各代都沿用科举制,直到清朝灭亡才被废除。科举制作为一种具有客观标准的考试制度,为古代人才选拔做出了极大贡献。
 科举制|为何说宋朝嘉佑二年的这届科举,是千年最牛的?看完考生你就懂了
文章插图
就像邓嗣禹所言,科举制最大的贡献就是打破了阶级垄断,给了平民百姓一个上升渠道,比起之前的察举制“拼爹”“拼关系”进步了许多。而一千多年里,科举制也的确为各朝各代选拔出了不少人才,比如唐朝大将郭子仪就是武举出生。
可在中国科举考试的历史上,最牛的一届还是宋朝嘉佑二年(1057年)的那一届。在这一年的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的,个个都是千古人才,真正的“神仙打架”,这里就来盘点一下这一届出来的大神吧!
 科举制|为何说宋朝嘉佑二年的这届科举,是千年最牛的?看完考生你就懂了
文章插图
首先来看看这一届的状元郎,他的名字叫章衡。这个名字听起来并不熟悉,但他本身的才华却得到了苏轼的认可:“子平(章衡)之才,百年无人望其项背。”章衡的工作重心不在诗歌作文,而是修史,著作《编年通载》对历史的考查与记载都十分详细真实。
此外,到现在还有忠奸之争的章惇也参加了这次科举。但因为名次在同家人章衡之下,心中不服,就放弃了这次的成绩,在1058年重新考试,再次进士及第。但从这件事就能看出来,章惇心中难以容物,在1093年官拜宰相之前,就已经开始打压在当年比自己考得好又有名的“竞争对手”。
 科举制|为何说宋朝嘉佑二年的这届科举,是千年最牛的?看完考生你就懂了
文章插图
而这些“倒霉蛋”里,苏轼就是其中一个。苏轼出生于1037年,1057年进士及第时,苏轼还只有20岁,而被其大为赞赏的章衡,当时都已经32岁了,从而可见苏轼之天才。
苏轼之名就不用多说了,宋朝大文豪,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诗人,豪放派诗歌的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可惜仕途坎坷,一生不得志,但苏轼豁达自信,在诗词歌赋、书法绘画上都极有造诣,名气上也比前两位更大。
 科举制|为何说宋朝嘉佑二年的这届科举,是千年最牛的?看完考生你就懂了
文章插图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章衡章惇比不上苏轼也就罢了,章家世族跟苏家比起来也落了下风。1057年跟随苏轼参考的,还有弟弟苏辙和父亲苏洵,而且都拿到了不错的名次,父子三人同时进士及第,一时之间震动京师,把状元郎章衡的风头都压了过去。
科举制|为何说宋朝嘉佑二年的这届科举,是千年最牛的?看完考生你就懂了】而苏辙在之后官拜宰相,苏洵入市之后没几年就病逝了,“唐宋八大家”中总共八席,其中被苏家人就占了三席,可见苏家之才华了。而且,同年参考的曾巩,也是其中之一。
 科举制|为何说宋朝嘉佑二年的这届科举,是千年最牛的?看完考生你就懂了
文章插图
曾巩出生于1019年,进士及第这一年已经38岁了,但这也是比较正常的及第年龄,一般在30岁之前能够金榜题名的,大多都是不可多得的天才。曾巩虽然及第的时间晚,但同样是个天才。
在1031年,12岁的曾巩就已经通读全书,出口成诗了。在仕途上,曾巩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因此入仕较晚。但他的才华却被宋仁宗看中,在1060年便任命其为校勘,专门整理、校验历代史书,一年之内就整理校勘出了《战国策》《梁书》《陈书》等等史书,令人惊叹。
至此,这一届的科举中已经出现了唐宋八大家之四,加上当年那一届的考官欧阳修,在这一届考试中就集齐了“唐宋八大家”里头5个人 !此外,还有个“程朱理学”的奠基人——程颢也赫然在列。
 科举制|为何说宋朝嘉佑二年的这届科举,是千年最牛的?看完考生你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