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篆|中国最早的简化字运动,不是始于近现代,距今竟已超2200年

谈及简化字,很多食古不化之人愤愤不平,认为汉字简化遗祸无穷,坚决倡导繁体字。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简化字并非近代产物,而是在距今2200年前就已出现,始于千古一帝秦始皇,甚至向上追溯,中国简体字改革可能已有超过3000年历史。
 夏篆|中国最早的简化字运动,不是始于近现代,距今竟已超2200年
文章插图
我们都知道,上古先民根据物体形象创造文字,但古人头发长见识短,无法创造出笔画复杂的文字,只能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物体形象。
九千年前的贾湖遗址、六千年前的半坡遗址等中,出土了不少上古刻符,学者判断这些刻符是中国原始文字,或者说汉字的最初雏形。这些刻符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极简,简单到如今学者很难解读出来。
直至周朝之前,考古发现的“陶文”、“骨刻文”、“甲骨文”等,比原始刻符变得更为复杂,但大部分文字与今天相比,却是比简化字还要简化。
这一阶段,顺应社会发展与表达的需要,中国文字从极简走向复杂,从雏形走向成熟。
 夏篆|中国最早的简化字运动,不是始于近现代,距今竟已超2200年
文章插图
这里还有一段谜案,即夏朝文字到底什么样?
学术观点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比甲骨文还要简陋的文字,夏朝在前,商朝在后,按照文字演化规律,甲骨文自然要比夏朝文字更先进更成熟。
但学者马贺山认为,夏朝不仅有文字,而且还是比甲骨文更成熟更规范的夏篆,笔道圆润,讲究对称,夏禹书、禹王碑、象牙文就是夏朝文字。之所以这么说,原因是商朝属于蛮族,建国之后三百年又乱个不停,导致夏篆荒废,于是采用了更方便书写的夏朝俗体字为官方文字,就是我们看到的甲骨文,周武王克商之后,又恢复了夏朝官方文字——夏篆,因此这就是周篆为什么与夏篆如此接近和相似的真正原因。
如果马贺山的观点正确,那么中国第一次简化字运动就出自商朝,即从复杂的夏篆转变为简化的甲骨文。
 夏篆|中国最早的简化字运动,不是始于近现代,距今竟已超2200年
文章插图
西周前期,流行的是金文,西周后期,流行的是籀(zhòu)文,金文与籀文都属于大篆,但籀文是金文的复杂化,复杂到令人怀疑人生。整个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文字尽管有所差异,但都广泛使用大篆。
战国之后,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可以确认的第一次简化字运动。由于籀文书写过于繁杂,不利于使用,于是关东诸国的文字开始简化,出现了正体字与俗体字之分,正体字就是官方文字,俗体字就是普通民众日常使用的文字,书写简捷、抽象,由于俗体书写较为容易,因此逐渐流行起来,冲击了正体字系统,以至后来甚至出现了大量简化的异体字,部分沿用至今,被现代简体字总表收录。
令人意外的是,被关东六国视为蛮夷的秦国,其文字却最接近正统的西周和春秋金文,比较严谨统一。
 夏篆|中国最早的简化字运动,不是始于近现代,距今竟已超2200年
文章插图
秦始皇一统中国之后,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文字简化。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原有大篆籀文基础之上,进行文字简化,于是小篆横空出世。
一直到西汉末年,小篆才逐渐被隶书取代,但小篆却并未告别历史舞台。由于小篆字体优美,颇有古风古韵,因此一直被书法家所青睐。而且,小篆笔画复杂,形式奇古,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在印章刻印上小篆字体有防伪功能,因此至今犹存。
隶书取代小篆,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三次文字简化。根据出土简牍显示,隶书始创于秦朝程邈。据说,程邈本是秦朝官员、书法家,擅长大篆,因为得罪秦始皇,而入狱十年,在狱中创出一种新的书法,秦始皇看了之后大喜,“释其罪而用为御史,以其便于官狱隶人佐书,故名曰‘隶’”。因此,秦朝隶书地位比较低,算是小篆的一种补充。西汉末年,隶书取代小篆,成为社会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