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儒家的传统吗?

我们电视剧里面常常看到一句话,叫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而且说这是儒家的传统思想,显得中国的儒家特别的不讲道理,为什么“君”要你死你就得死呢?虽然说皇帝有着权利上的主导权,但是你最起码可以抗争一下吧?为什么要这么愚忠呢?
那么儒家究竟有没有说过“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这种话呢?
我们知道,儒家这个概念,最先是孔子提出来的。但是实际上儒家的思想就是继承的周朝礼治思想,然后加上孔子的进一步完善,再加上后面的孟子、荀子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形成了系统的儒家思想。
 进一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儒家的传统吗?
文章插图
周朝的典籍诗、书、礼、易、乐、春秋,加上《论语》,《孟子》,《荀子》,构成了儒家思想的地基,我们要知道儒家究竟有没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种思想,从它的地基上面去找,就能发现问题。
孔子所作《孝经》里面有这样一段话,表明了孔子对于君王犯了错误时臣子应该采取的态度,孔子说:
“昔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什么意思呢?以前的天子,有几个敢于指出天子错误的大臣,虽然天子无道,但是也不至于失去天下;诸侯里面有敢于指出诸侯王的过错的大臣,虽然诸侯王无道,但是他们也不至于失去自己的封国等等,以此类推,孔子认为儿子对于父亲的过错,也英国指出来以便于改正。
所以对于孔子来说,一个无道的国君,你首先要做的是帮他改正错误,而不是他要你死你就去死,不能改正他的错误,不能拯救天下有可能被他的错误带来的灾难,你的死在孔子眼里看来,毫无意义。
 进一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儒家的传统吗?
文章插图
那么孟子是什么态度呢?
儒家三子里面,孟子是最为激进的,他的态度也是最为观点鲜明的。他对于国君无故滥杀大臣,态度是明显反对的,不仅仅反对,甚至于还是痛恨,乃至于鼓吹“汤武革命”,什么叫鼓吹汤武革命呢?就是如果你这个皇帝做的不称职的话,就应该滚蛋,让像商汤和周武王这样的英明均逐步革了你的命来做天子才是正道。
孟子他说: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什么意思呢?国君你要善待大臣,大臣才有义务给你尽忠;要是你待大臣们不怎么滴,大臣们当然也有理由待你不怎么滴了。
孟子怕他这句话说得不清楚,于是他后面还说了一句话:
 进一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儒家的传统吗?
文章插图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意思是什么呢?就是把这个地位分清楚,在孟子眼中国君并不是地位最高的人,只有人民才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人,江山社稷比人民的地位低一点,而国君的地位比江山社稷还要低。孟子是个直性子,怕大家还是搞不清楚他究竟想要说什么,于是有了下面这一段话: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弒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
齐宣王说,你们儒家天天喊着忠孝仁义,却又鼓吹商汤和周武王,商汤以臣子的身份来讨伐他的君王,周武王以臣子的身份来杀死他的天子,他们不是不忠之人吗?孟子却说,我只听说过周武王杀死了独夫民贼,没有听说周武王杀死了他的国君。
 进一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儒家的传统吗?
文章插图
这就是孟子的态度了,其实也颇像姜太公的态度,即“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一个天子,残杀他的臣子,不把他的臣子当人看,连基本的人的素养都没有,他还凭什么做天下人的天子呢?孟子对于这样的人的态度就是:坚决打击这种做人的没有资格的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