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生下自己的那个人,但如果有一天发现,自己的母亲被掉包了,一个历史上本来应该是母亲的人,一个用着现在母亲的名字的人,被另一个女人偷换了概念,更换了肉身,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
西方小说里,大概这种振聋发聩的构思设计,就叫作创意写作。这种写作方式的特点,就是当小说临到结尾时,发现前面的设定,都被彻底推翻,而换成了一个耸人听闻的结局,而前面的所有的铺垫,都在读者的忽略之下,是为这个逆转的结尾服务而存在的。
文章插图
在好莱坞电影里,我们经常看到,在结尾处来了一个大反转。克里斯蒂小说的诱人之处,就在于它在结尾时真相的揭示所给予受众的震惊。但是,克里斯蒂小说里的代表情境,还是在不同人物之间的真相的移换,尚不是一个历史流程里也就是说从时间的纵轴上,发生了逻辑链的断裂,从而使两个不同的女人,在历史的一个时点上,发生了命运的重新剪辑,一个女人的生命转换到另一个女人的名字之下。
这就相当于另一种形式的潜伏,这种潜伏的更为不可思议之处,或者说对小说来说,更为匠心独运之处,是这种潜伏之后,那个潜伏的女人成了自己的母亲,而这个潜伏成母亲的女人,与母亲挂着同一个名字的另一个女人,竟然在历史上,还有着仇雠关系。简而括之说,这种构思的惊悚意味在于,历史线索里的两个有着对立关系的女人,在某一个时点上,发生了命运的切换,敌人化身成母亲的名字,成了母亲。
这个构思是不是很伟大?
文章插图
这个构思就是澳大利亚女作家凯特·莫顿在《她一生的秘密》里对于小说构思的一个重大贡献。至少,在之前我们所讲到的小说里,还没有看到一个作家,能够设置出这样一个连母亲都变得不可靠的惊心动魄的设计,而更为关键之处,这个母亲,在历史的真相里,恰恰是现在挂着母亲名号的那个女人的敌人。
澳大利亚文学对我们的确很陌生,但这位澳大利亚的女作家所接受的文学训练,却是在英国,而作为英联邦的一个成员,澳大利亚文学师承了很浓烈的英国文学传统,因此,这位澳大利亚籍的女作家,在她营造的这本创意小说中,却带有鲜明的英国文学传统风味,而尤为关键的是,她小说里的故事发生地点,正是放在她求学习艺的英国。
她的前一部作品《雾中回忆》就表现了“一战”前后发生在英国的一起血腥案件背后的深刻的人性秘密,作者在书中意图揭示的是战争对人心的伤害程度,并不会随着战火的消停而止息,战争给予人的伤害,会绵延得很久,直到紧跟着而来的和平年代,也会受到这种战争锋刃的切割。
而在《她一生的秘密》里,这位澳大利亚女作家,更是勇敢无畏地将她的笔触瞄准了“二战”题材。显然这个更为临近的战争,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有着更为强烈的心灵冲激,而作者的巧妙之处,正是把“二战”中英伦三岛所遭受到的轰炸伤害,巧妙地置换成一个家庭里的匪夷所思的母亲“掉包”。
战争中的混乱,对这种“掉包”提供了可能。
文章插图
《她一生的秘密》里其实隐含着写作的秘密。作者在小说里按双线结构,即现在时与过去时两条线索,展开了“掉包”的故事。在现在的时空中,女儿怀着对即将离开人世的母亲一生的迷津,展开了她的寻访,一步步接近了母亲的前生真相。
而作者在历史线索部分里,则讲述了“二战”时,英国两个女人的不同的生存轨迹,在某一个点上的交叉,而作者的高明之处,是她在这一段不动声色的叙述中,悄然地将两个女人的身份进行了隐藏。
巧妙之处在于,这两个女人分别叫桃莉与薇薇安。在表层的名字上,是桃莉成了日后的母亲,而真相揭开的时候,却是薇薇安才是母亲的真身,是她在一个关键性的历史节点上——“二战”时期伦敦大轰炸的废墟上,悄然地换成了桃莉的名号,从此,以桃莉的真身示人,潜伏下来,直到成为“母亲”。
- 美国历史教材上仅有的六位中国人,你可知道他们都是哪些人
- 贤臣还是佞贼?五个历史瞬间看《后汉书》作者范晔!
- 几个老生的嗓音谈:“假如实在需要个轨范的话,就学叔岩没错”
- 盘点《雍正王朝》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8位角色,弘历错的最离谱
- 《认识自我》:今天的“自我”源自于历史的塑造和推动
- 历史文化专家潜心40年编撰千年古灵渠研究手稿发布
- 惠州记者书写惠州古城故事 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
- 受不了了!这些不正经的历史文物,把我都逗笑了
- 梁思成与鉴真纪念堂
- 成语故事:牛角挂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