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古人为防盗墓,想了一个最简单办法,以至于很多名人墓至今没找到( 二 )

】中国的盗墓史,让人惊讶不已。
据历史记载,第一波高潮发生在汉末,那时候的汉陵被猖狂的盗墓者肆意破坏。所以说,魏晋南北朝以后,“虚葬”这种以假乱真的下葬方式,便普遍的流行开来。传说,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他病死后便设下了很多疑冢,定军山下就有一个诸葛亮的疑冢。
因为,这里是诸葛亮生前多次出兵北伐的根据地,而且,还在此推演八阵图,所以,这里得名定军山。之后,诸葛亮在临终前,曾对外宣称:要在定军山下葬。在世人眼里,都认为诸葛亮不会把自己的墓地公之于众,所以,定军山下的墓地并不是他的真冢,反而把目光转向了定军山的西北角。
在那里,也有一个诸葛亮的武候墓,如果认为这个是真的,那你就错了,这其实也是一个疑冢。据说,只是一个他的衣冠冢,真身并不在此。从这些个传说中,得出的结论是:古人做事情,其事情的真相往往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孔子|古人为防盗墓,想了一个最简单办法,以至于很多名人墓至今没找到
文章插图
其实,不仅仅是汉人这样做,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也有这样的行为,把尸身潜埋,不让世人知晓。
比如:鲜卑族,他们的下葬方式,就是把死者的尸体潜埋到一个无人知晓的地方,并且,不做任何明显的标记。至于葬送的话,会安排一个虚假的棺柩,将它下葬后设立墓冢,并在周围将各种编织的车马器材烧了来葬送死者。这一时期,就是通过这样的手段,才使得很多大型墓地至今都没有被发现。
其实,所谓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古代的帝王们为了防止陵墓被盗真是费劲了心机,实属不易。
参考资料:
【《公羊传》、《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明史·太祖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