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村民喜欢就是好的!”18年他画了1.2万平尺,千岛湖边有个兽医“毕加索”( 二 )


到了兽医站就算有了编制,那个时候也算“铁饭碗”,但年纪轻轻,姜华生不那么顺利。那个时候,说白了兽医站的权威不高,给牲畜看病的大多都是土郎中。这些郎中原本就是周边人,人头熟瞧病时间长——突然来一个县城的兽医,无异于来了一个抢生意的外地人。“开始的时候还是会发生些矛盾,但时间长了,彼此也都认识了,关键还是手头上要有‘功夫’。”
姜华生说的这个“功夫”有两层意思:第一是看病的水平,第二是强身健体的武功。“要些武功既可以保护自己,保护同伴,同时也能在翻山越岭、走村串乡时增加脚力。”
 兽医|“村民喜欢就是好的!”18年他画了1.2万平尺,千岛湖边有个兽医“毕加索”
文章插图
心内身外的功夫渐长,姜华生渐渐收到山民的的欢迎,用他的话说就是:“香甜个五撩噶。”翻译成普通话就是“香甜的不得了”。他说几乎天天有人跑来请他。
于是,一个问题来了。
兽医站有严格的规定:既不可以私下收取工钱,也不能吃农户家的口粮。那么多人来找他,他就变得格外辛苦。“多点工作量没问题,关键是交通不便。”他说那个时候公共交通不发达,出门基本靠走,有时候一大早出门摸黑回家就只能看一家。“兽医站的工资不高的,四毛钱一天的补贴,12块钱一个月的工资。”姜华生咬咬牙,到处托人还是买到了一辆自行车,这车的价格竟比兽医站一年的工资都高。
那也是他最“高光”的时刻——周边几个村子就只有他一个人有自行车,在路上但凡碰上认识的人,他都会捎一程,于是人人都说这个兽医好。
永远的兽医,永远的“毕加索”
兽医,画画,这个弯拐得有点大。
关于画画,五年前,村里人不知道;18年前,姜华生自己也不知道。
2002年姜华生从兽医站退休,时光漫散,于是想起了儿时曾见过的收藏,初中学时学过的画。淳安是一个文化底子厚而深的地方,村村都有人喜好收藏,不论太平不论拮据。
姜华生收到过一个青花罐,罐上画了一些山一些树一些房子。“很好看,但看起来却很简单,觉得我也行。”于是他找来铅笔勾一勾,竟然有好几分相似。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依样画葫芦,没得到一件有图形花纹的罐子,他都要照着画下来,一年、两年、五年、十年……
大概是五六年前,他突然觉得买画纸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浪川、汾口都没有宣纸卖,只能到六七十公里外的县城——干脆画在墙上行不行?他想着不再需要纸,这些画也可以装点乡村。
农村里,有一个方便,那就是数不尽的白墙。第一次,他想好了要画大家都知道的村对面的两座山:公山和银山。想好大小,备好笔墨就动手了,想到哪里是哪里,画到哪里算哪里,整整弄了十来天,一幅长宽约20乘5米的景观画好了,然后表上每座山、每条路、每一栋建筑的名字——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原来古时候身边还有这么多古建筑,一个个都夸好。
 兽医|“村民喜欢就是好的!”18年他画了1.2万平尺,千岛湖边有个兽医“毕加索”
文章插图
之后,姜华生就没有再停下来。只要出门,他眼里就只有两样东西:古玩和空墙。他陆续画了《摆渡》、《荷花》、《五谷丰登》等上百件画,大小、内容不一,只有一点是相同的:画的都是小时候的景,都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比如这副《老遂安一角》标注着遂安十八都的地理方位,其中十五都还画出了详细的交通线路;比如《四都台甫》中的青瓦白墙,木砖结构,祠堂水井,房舍菜地,屋旁还种着一棵枇杷树。他的画里有人有景有路:孩童时去姑姑家,长大后兽医走村,年老时新农村……
 兽医|“村民喜欢就是好的!”18年他画了1.2万平尺,千岛湖边有个兽医“毕加索”
文章插图
大概统计了一下,从2002年至今,姜华生可能画了有三四百幅,约1.2万平尺。
现在姜华生已改骑电瓶车,偶尔会有邻居来请他画,他总是要先物色好一面墙,然后再仔细了解这户人家的情况:家里几个人,干什么的,身体好不好,然后再确定要画的内容,到第二天就带着笔墨去给人“定制”墙画。他不管专业的画师怎么看,他只关心周边的村民。“他们觉得高兴、喜庆、吉祥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