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品茶如饮食。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始终有着重要的位置。
而关于它的起源,大家一直争论不休,甚至,很多人从“茶”这个字来推断它起源于唐朝。其实,它的起源并不影响大家对它的喜爱,但是,皇帝的喜好却是能干扰其发展。在宋朝,皇帝们都偏向于生活享受,那时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应是达到了中国史上的一个高度。
文章插图
当时的宋神宗很想来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因为,他已经意识到了国家的危机。只是,朝堂上下有此想法的官员太少,正在他发愁官员任免时,有御史递折子了,说是:宰相韩琦没有去文德殿磕头。于是,宋神宗二话没说,便将这位老臣的宰相帽子给摘了,让他去地方做官。
那么,没有磕头的后果居然有这么严重吗?
这只是正好撞上了皇帝的某种需求之上,因此,宋神宗顺势调整了一下领导班子,为他接下来的改革做一个铺垫。但事实上,没去文德殿磕头还真是大事,不然的话,御史也不会盯着。在宋朝的早朝中,有一种叫“常起居”,参与者都是高官,如:正副宰相、六部尚书等,人数不会过30人。
其实,这个早朝是每天都有的,领头人正是宰相。一大早,大伙在宰相的带队下,先是来到垂拱殿,在外磕仨个头,还要高呼“万岁”。接下来,是听皇帝下旨,然后,大家才进殿。
文章插图
那么,大臣们都会聊些什么呢?
基本上就是些人情往来的套话,大臣会说:皇帝日理万机,很有某某先皇的风采等,皇帝也会夸夸自家臣子。总而言之,这个早朝就是彼此之间的“嘘寒问暖”,没有什么工作含量。结束后,大臣们不能立即回家,他们还要去文德殿,对着那没人坐的龙椅再磕仨个头。
这时,御吏就在旁边盯着,看有谁敢在这时偷懒,他们随时准备着弹劾。韩琦可是三朝元老,且对朝廷相当忠心,但天天这么领着一帮人磕头有时也是会晕的,于是,一天给皇帝磕过头、聊过天后,他就拍拍袖子走人了。这下御吏可抓住了他的把柄,直接说他“跋扈”,居然不去文德殿押班!
其实,宋神宗的心里还是蛮开心的,他正愁换个宰相,韩琦自个就犯错了,使得这件事变得更简单了。不过,韩琦的身份不比他人,因为,没磕头就被踢到了地方上,于是,皇帝想想有点过意不去,就赐给了他一斤茶膏。
文章插图
那么,茶膏是什么呢?
看这名称,会不会让人联想到“龟苓膏”这类补品呢?在《茶经》(陆羽)中,就有提过“出膏者光”,且这位品茶大师直言,好茶一定是“含膏”的。其实,这茶膏就是茶芽里的茶汁熬制成的胶状物。喜欢品茶的人,对于茶叶的摘采的时间很讲究,比如:明前茶,就是这细细的茶芽,品鉴起来,真正是形色味俱佳。
而茶膏,制作起来更为考究。在惊蛰前后,福建凤凰山上的茶农就要开始忙碌了,这时的茶芽刚刚萌发,尖尖细细的带着如翡翠般色泽的茶芽,会被茶农当成宝贝似的摘下,并养于山泉之中。此外,摘采的时间也有说法,得掐在黎明时分。之后,等到这些茶芽足够一斤时,就可以进行加工了。先得认真漂洗,要除去不合格品,再将水分搌干,放于笼屉中开始蒸熟。
文章插图
接下来,就要压出苦汁,再进行一遍漂洗,然后,搌干水分。之后,就需要将这处理过的茶芽揉成团,放于茶榨中,用力榨上3遍。事实上,就是尽可能将茶汁都榨出,至于榨多少遍,真还得根据实际情况。这最后一步就是“熬汁”,这些收集的茶汁都会倒在一口砂锅内。
【 皇帝|世人都知道好茶珍贵,其实,茶中还有一样东西比黄金都珍贵很多倍
- 武松的师父居然是一只兔子,知道真相的我哭了
- 美国历史教材上仅有的六位中国人,你可知道他们都是哪些人
- 西游记,为什么孙悟空早就知道,他已经飞出了如来佛祖的手掌心
- 这首元曲堪称中秋绝唱!堪比苏东坡!却很少有人知道!
- 本是边陲无名小国,却被金庸带火,皇帝成为家喻户晓的绝世高手
- 他是贾宝玉的前世,是孙悟空的唯一克星
- 这首苏轼的诗全文很少人知道, 第一句却是千古名句, 红遍大江南北!
- 油画中的美人都跑了出来,就藏在我们周围,你能发现她们吗
- 把您对家乡奉贤的爱写成歌系列(一)!候选作品有多美,看了你就知道
- 白居易死后,皇帝写下一首诗悼念他,千古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