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考古学家对郭庄楚的墓穴进行挖掘。根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介绍,整座墓防盗方式是一环扣一环的:
墓穴最深是17米,其中有10米埋的都是沙子,棺木的正上方和侧面分别放了假棺木,用来迷惑盗墓者。而且,为了让盗墓者相信这是真的棺木,他们还在假棺木周围放了一些陪葬品。此外,墓道的设计也非常巧妙,它不像其它大墓那样把墓道直接修到墓穴底部,且中途改变了方向。
所以,盗墓者要是真的进入了地下空间,他们沿着墓道也找不到真正的棺木。可以说,这座楚墓之所以能保留下来,是这些巧妙的反盗墓设立。盗墓者也许进来过,但他们却没有找到真正的棺木。此外,挖掘人员还发现,这座墓有十七个盗洞,年代最早的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它位于墓室北侧三米开外,这是一个斜向盗洞,盗墓者向下挖掘发现了很多积沙,便停止了盗墓工作。
其实,积石也是一种反盗窃的技术,且它比积沙的使用范围更广。
1988年,考古学家在太原金胜村挖掘春秋晚期的墓穴,他们打开墓室后,发现里面都是积石和积炭。当时,这些积石是为了砸死盗墓者,而积炭是为了防腐。
文章插图
在已挖掘过的固始墓、曾侯乙墓、中山王陵和魏王陵,都是属于大型陵墓。棺木几乎都有积石、积沙、积炭等物质。积石一般在墓穴的四周或者四个角落,其中,以郭庄楚墓的积石设得最好。
此外,考古人员还发现,他的墓中有积沙层,而积沙层中又有积石,共计一千多块,最小的有三公斤,最大的有一百六十五公斤。这些石块形状各异,且成色多样化,但它们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们的边角十分锋利,这肯定是开采时特意挑选的具有杀伤力的石块。
积石层可分为乱石层、蒙顶石层、贴顶石层、拦腰石层和卧底石层,可以防止盗墓者从不同位置侵入。积沙层上部有散乱布置的乱石,数量有五十多块,它们的重量、大小、位置都没有任何规律,让人防不胜防。如果盗墓者稍微不注意,就会被乱石“攻击”。
文章插图
伏弩、悬剑:在目前所知的防盗技术中,“伏弩”是属于最神秘的一种。这里所说的“伏弩”,是在暗藏在陵墓死穴位置能随时发动的弓箭。
这种防盗措施,一旦有盗墓者进入陵墓,它们就能发动,杀死盗墓者。但是,这种“伏弩”一般只有帝王陵才会使用,比如:秦始皇陵。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写道:“秦始皇为了防止他人进入陵墓,下令在内部设置了很多伏弩,以射杀企图进入墓道的贼人。”
传说,曹操的高陵也设置了这种机关,只是这种说法并非来自正史。蒲松龄在著作《聊斋志异曹操冢》中提到:“盛夏时有人进入墓穴,忽然被斧头砍断,尸体流出来;后面一个人进入也是这种情况。盗墓者看见崖下有深洞,中嚣转轮,轮上排利刃如霜。”
文章插图
当时,盗墓者打开封闭的墓室后,就看到密集的弓箭射出,直接射死了几个人。所以,大家都害怕了,猜想这必然是设置好的机关。于是,将石头扔进去抵挡弓箭随意破坏机关。每当有弓箭射出,他们都会投入十几块石头。等到弓箭不再发射,他们才举着火炬进入墓室,并来到第二个门口。
之后,出来了几十个木人,用手里的剑乱砍,弄伤了几个盗墓者。于是,众人一起拿起木棒将其击碎,使木人手里的剑掉了下来。此外,墓室内四面墙上都画有兵卫的肖像,南侧有棺木,悬置在铁索上,下面是堆积的金石玉器。可众人害怕这是机关,并没有上前拿。
后来,棺木的两个角突然刮起了风,将墓室里面的沙子刮向盗墓者的脸庞。等到风停下来,沙子已经在他们的脚下堆积,甚至都淹到了膝盖位置。于是,众人很害怕,纷纷往门口逃跑,只是门口已经被堵住了。因此,他们都被困在了里面,被沙子活埋了。
- 俗语“人过六十,莫至二地”,究竟是哪2个地方?古人的经验之谈
- 为了成就一部大书,他愿意奉献一生,看看司马光是怎样炼成的
- 把“穷”与“富”拆开看,原来如何致富古人早告诉我们了,千年无人知
- 车与古人的名字,仔细推敲,颇有趣味
- 受不了了!这些不正经的历史文物,把我都逗笑了
- 架子床是最科学的床,其体现了古代文化与古人的智慧
- 古代银票就一张纸,为何没人造假?不是古人不想,而是不能!
- 不可思议!如来为了取经事业能顺利进行,曾经对李世民下过毒手
- 放牛童子没有摘桃子给孙悟空吃他去五行山也不是为了看望孙悟空
- 古人说“老泄残精,人穷寿尽”其意为何下句解释的完美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