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真的没法想象我曾经那么年轻过!”这是1967年,年已67岁的张幼仪再访英国沙士顿时对二婚丈夫、医生张纪之说的一句话。说这话时,她正和丈夫站在她曾和前夫徐志摩一起租住过的小屋外。此时,距离徐志摩与张幼仪租住在这间小屋已经过去了整整46年,此时距离诗人徐志摩遭遇飞机失事辞世也已经过去了36年。张幼仪在这里怀了二子彼得,也正是在这儿,徐志摩向她提出离婚并态度坚决地要求她打掉肚子里的孩子。时间是个魔法师,它可以带走任何东西,尤其是本就善变的情绪。此时的张幼仪,已经全然不是当初怀孕被抛弃时的模样,她的身边有了心爱的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她甚至已经有了曾孙。
【 前妻|徐志摩前妻张幼仪晚年二婚后曾携夫再访康桥,88岁时睡梦中离世】
文章插图
这样的张幼仪,回看近半个世纪前的自己,怎能不觉得难以置信恍若隔世。此番重返英国,张幼仪并非为追悼过往,她之重返,是为了带丈夫看看英国、看看她的过去。实际上,在英国行之前,她还带丈夫去了很多她曾生活过的地方,比如德国柏林等。这样的走访,是丈夫苏纪之主动要求的。苏纪之曾对张幼仪说:你50岁以前的人生我没来得及参与,所以我都要补上。苏纪之的这种想要“补上”,大约是每个有爱的人都想做的事。就像曾经很流行的那句话:有一天,终有一人会看完你所有动态,会央着你讲完所有过往。这个人,无疑便是爱你的那一个,如苏纪之于张幼仪。沙士顿离张幼仪此番英国行最想去的康桥仅有十公里,驱车来到康桥和丈夫坐在康河河畔时,张幼仪才惊觉:康桥真的很美,可惜以前的自己竟从未察觉。也难怪,女人欣赏风景从来需要心情,没有爱的滋养,再年轻明亮的双眼看去:万般美都蒙着灰。而若有爱,即使眼浊,却也总能品出万物不一样的美来。沿着康河河畔散步时,张幼仪才恍然想起,此时距离自己和丈夫结婚竟也已15年了。15年间,他和她合开的诊所已小有名气,他的四个儿女、她的继子女也都已长大成人。她和他是在上世纪50年代结识的,那时,他和她都在香港,他是她楼上的邻居。因为住得近,他又是医生的缘故,每次孙儿有小问题她都去咨询他,而每次只要张幼仪找他他都分外上心。一来二去间,两人渐渐熟了。熟了后的张幼仪才知道:他和她一样都离婚了,但之于他离婚的原因,他从来不说,她也从来不问。那段时日里,见苏纪之一人抚养四个才十岁左右的孩子,张幼仪经常主动帮他。
文章插图
在儿子、儿媳出国留学后,张幼仪一直独自抚养四个孙儿,她深知带孩子的辛苦,所以对于苏纪之她的心里充满了理解和同情。张幼仪虽在被迫离婚后成长成了新时代女性,可她在骨子里依旧是传统的。所以,她虽然与苏医生走得近,却始终刻意保持着距离。但相比最初在德国时被人追求时的懵懂,此时的张幼仪对男女之事已经有了新的感受。在遇见苏纪之之前,张幼仪也曾遇到过向自己表露爱意的男子,才子、徐志摩好友罗隆基就是其中之一。但在张幼仪眼里,罗隆基绝不是理想伴侣,这不仅因为他已婚的身份,还因为:在潜意识里,张幼仪不想再找文人作终身伴侣。这种“不想”,并非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恐惧情绪,而仅仅是因为:离婚后的张幼仪对什么样的男子才适合自己,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正是因为这种清醒认识,在面对苏纪之的追求时,张幼仪才并不排斥。她知道:务实且私生活极其干净的苏医生很适合自己。所以,当苏纪之在1953年鼓起勇气向自己求婚时,张幼仪唯一考虑的是:第一,自己在乎的家人,尤其儿子等是否会同意他们的婚事;第二,结婚后她是否能处理好与四个继子女的关系。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在收到求婚后的第二天,张幼仪提笔写了三封信,这三封信分别寄给了她与徐志摩的长子徐积锴,她的二哥张君劢,她的四哥张嘉璈。信寄出后不久,张幼仪便收到了长子和二哥的回信。长子徐积锴在信里对母亲的行为表示了极大的赞同,他说母亲已经孀居了三十多年,且在养育儿孙上付出了太多,若母亲能遇见所爱并与之幸福生活,那是天地和所有人都愿见也会祝福的。徐积锴在文末尾补充道:“母如得人,儿请父事。”这话的意思是:母亲若再嫁,我将把母亲所嫁之人当做父亲一样对待,甚至为他养老送终。
- 恋爱脑徐志摩:他只想要甜甜的爱情,至于爱谁真的无所谓
- 民国“情圣”徐志摩恋爱秘籍大公开,林徽因,陆小曼究竟有多美
- 林徽因一生中最重要的1个男人,不是徐志摩,也不是丈夫梁思成!
- 看徐志摩从离婚到再婚,勇敢表白的她被拒绝,回家选择与丈夫分居!
- 三个女人一台温情戏,徐志摩的痴,成就民国最经典葬礼
- 泰戈尔访华,徐志摩林徽因作陪,鲁迅却半路愤而离去,是嫉妒了吗
- 林徽因一生:将爱情交给徐志摩,婚姻交给梁思成,孩子交给金岳霖
- 林徽因:把孩子给了金岳霖、把爱情给了徐志摩、婚姻给了梁思成
- 徐志摩空难去世,留下神秘“八宝箱”,林徽因为之肝肠寸断
- 张幼仪评林徽因:思想更复杂,长相更漂亮,双脚完全自由的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