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被中国人曲解的圣人名言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拥有辉煌灿烂的文化,产生了众多的文学和思想,许多圣人的言论揭示了物质世界的真理,以及精神世界的禅理,因此被人们奉为至理名言。他们的话,大到被统治阶级拿来作为驯服百姓的工具,小到普通人作为指导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准则。
但有谁能想到,在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名句中,有些已被人刻意篡改,有些被人无知曲解。背离了圣人本身的意旨和初衷,个别甚至和他们的原意大相径庭。圣人们要是知道我们现在这么解读他们的名句,早就从地底下蹦起来,即使不打我们一顿,也会骂我们一句“歪嘴和尚”。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被误读的圣人名句吧:
 别人|被中国人曲解的圣人名言
文章插图
一、刑不上大夫
曲解:“刑不上大夫”,表达的是一种赤裸裸的特权。具体就是“大夫”享有法外特权,所有的刑罚不能加诸在大夫身上,大夫不应该被大刑伺候,不应该接受刑罚的惩处。
“ 刑不上大夫”出自《礼记·曲礼》。原文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按司马迁在《报任安书》的理解:士大夫在气节方面必须加以自勉,千万不要触犯律法。为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有尊严的人应该提前计划,早作打算。一旦犯法,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刑罚加身之前自行了断——自杀,绝不能让祖先、家族的声誉受辱。
 别人|被中国人曲解的圣人名言
文章插图
二、以德报怨
曲解:通常理解,就是别人侮辱你了,怨恨你了,你要忍耐,用你的爱心、热心去感到他、教化他,展现你的高尚情操。
别人|被中国人曲解的圣人名言】以德报怨出自《论语·宪问》。原文: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是孔子的学生问他,别人羞辱我,我用道德和教养去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回答说,别人对你好,用德来对待你时,你才需要用德来回报别人。当别人欺负、羞辱你时,你应该用公平正直去对待他,即不特别宽恕他,也不特别过分报复他,让他得到他应该得到的。这才是孔子说这句话的本意。
 别人|被中国人曲解的圣人名言
文章插图
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曲解:对于老百姓,只能驱使他们按照国家的意志去做,不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么做。这句话被统治阶级利用,认为是孔子提倡愚民政策的理论根据。
这真的是孔老夫子的本意吗?
这句话出自《论语·泰伯》。原文: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时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后人在研读时要经过一个断句的过程。孔子在这段话里,压根就没提统治国家的问题,倒是说了很多诗、礼、乐的问题,然后就出现了这段话。结合上下文,这句话是这样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的本意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百姓的基础,一定抓好,如果百姓掌握了诗、礼、乐,就让他们自由轻松去发挥;如果还是弄不明白,就去教导他们,让他们学会。这才和孔子倡导的“有教无类”的思想相吻合。
四、人尽可夫
曲解:一般是指所有人都可以做她的丈夫。形容女子生活作风不检点,可以和所有的男人上床,当自己的丈夫看待。
原文见《左传·桓公十五年》。(郑)厉公四年,祭仲专国政。厉公患之,阴使其婿雍纠欲杀祭仲。纠妻,祭仲女也,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母曰:“父一而已,人尽夫也。”女乃告祭仲,祭仲反杀雍纠,戮之于市。厉公无奈祭仲何,怒纠曰:“谋及妇人,死固宜哉!”
自己的丈夫要杀害自己的父亲,在两者只能选择一个的生死关头,母亲从血缘的唯一性上做了比较,指出两者的不可比性:父亲只有一个,而丈夫可以在天下男子中选择。这是“人尽可夫”的出处,这个词语本身并没有奇淫的意思。因此看来,本来的意思和现在大家熟知默认的意思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