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悦意慈”是一种珍视、爱护众生的心态。格西博朵瓦对一位老太太说:“悦意慈就是您对儿子妥勒廓的那种慈爱。”将一切有情视如悦意之子,即是“悦意慈”。
此处不需另修所缘,修上面三节——“知母”“念恩”“报恩”,如果已发起体验,“悦意慈”自然就会出现。
一切有情的相续中不仅没有无漏之乐[1],连有漏之乐也没有,现在他们自称的所谓快乐,本质上全是痛苦。所以,我们应当想:“如果现在一切有情能具足一切安乐该有多好!愿他们具足所有安乐吧!我要帮助他们达到这个目标!”
关于修“慈”的利益,《宝鬘论》[2]中开示说:
每日三时施,三百罐饮食,
【 教授|七因果教授之“悦意慈”】然不及须臾,修慈福一分。
天人皆慈爱,彼等恒守护,
喜乐多安逸,毒刀不能侵。
无劳事得成,当生梵世间,
设未能解脱,得慈法八德。
有获得“慈法八德”等极大的利益。根据修慈对象数量的多寡,我们将来便能受生为统治该数量群众的转轮王或大梵天。此修慈法又称“梵住”,道理即在于此。如果以遍虚空际一切有情为对象来修,当得大梵无住涅槃。[3]
[1] 凡夫之乐能增长烦恼,故称“有漏乐”;见道位以上之乐不会使烦恼增长,故为“无漏乐”。
[2] 汉译《宝行王正论》:“一日三时施,美食三百器,福不及刹那,行慈百分一。天人等爱护,日夜受喜乐,免怨火毒杖,是行慈现果。无功用获财,后生于色界,得慈十功德,若人未解脱。”(T32,no.1656,p.499c16-22)
[3] 指不住生死、小乘涅槃两边的大乘佛位。
节选▏帕绷喀大师《掌中解脱》
- 俗话:人走背运,必有因果,只需牢记4句话,明天好运从天而降!
- “华佗是印度人”,印度专家再次发声,清华教授认同并提出观点
- 英国历史教授:大禹只是神话人物你们还当做真事。网友:见识短浅
- 王云强教授荣膺中国传统文化品牌“年度影响力人物奖”
- 70年代罕见的老照片:胸前佩戴大红花是荣耀的象征,老师在课堂教授古诗
- 天才田晓菲,她是海子的知音,13岁进北大,35岁成为哈佛教授
- 从“有书”到“无书”:北大教授朱青生的理想书房
- 孔子美术馆特聘客座教授——孙士叙
-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保继刚教授携专家调研组到贵港市开展文化旅游资源考察调研工作
- 章明教授团队获2020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