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忠|明朝唯一的“六首状元”,受洪武赏识,为建文尽忠,却遭永乐除名

大家好,我们的邦德侃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尽忠|明朝唯一的“六首状元”,受洪武赏识,为建文尽忠,却遭永乐除名
文章插图
明朝官员像“连中六元”又称“六首状元”,就是在乡试、会试、县试、府试、院试、殿试六个环节均位列第一的考生,能做到“连中六元”者史上罕见,民间有“三元天下有,六元世间无”的说法。“连中六元”记录的保持者史上仅有两人,即明朝状元黄观、清朝状元钱棨。今天我们单表大明状元黄观,黄观,字澜伯、尚宾,池州贵池(今属安徽池州)人,出身书香世家,黄观早年一度姓许氏,其父亲入赘许家,黄观出生后,就随了母亲的姓氏。黄观自幼异常聪慧,勤奋好学,早年师从元末著名学者、翰林待制黄哻[hān],受老师的影响,治学严谨,写文章注重时论,不喜欢以华丽辞藻浮夸的笔法。黄观参加乡试、会试、县试等一路过关斩将,都位列榜首。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三月,在明太祖朱元璋亲自主持的殿试中,二十七岁的黄观再度夺魁。黄观在文章中提出“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无忧,边境无虞”的独到见解,黄观文章中的观点竟然和明太祖的想法不谋而合,深得老皇帝的赏识,于是被钦点为状元第一名。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黄观由尚宝司卿职位升任礼部右侍郎,朝廷恩准恢复黄姓。建文元年(1399年),黄观升任右侍中,与方孝孺等参与改革旧制。这一时期,燕王朱棣以皇叔的身份自居,入朝的时候,对建文帝傲慢无礼。燕王朱棣
 尽忠|明朝唯一的“六首状元”,受洪武赏识,为建文尽忠,却遭永乐除名
文章插图
众大臣畏惧燕王的权势,都不敢指责他的行为,唯有黄观敢当众斥责燕王:“大殿中应当行君臣之礼,在宫中才可叙叔侄之情。”燕王对此怀恨在心,不久,燕王以征讨奸臣齐泰、黄子澄的名义,悍然发动靖难之役,大军兵锋直逼京城,燕王对外宣布文职的“奸臣”名单,黄观赫然被列在第六名。《姜氏秘史》记载:黄观奉命撰写草诏,文中“极陈大义”,同时奔走在淮河上游诸郡,征集将士驰援京师。黄观“奋不顾家”,一路上一边走一边招募勇士。黄观一行抵达安庆的时候,听到了京城已被燕军占领、建文帝下落不明、京城很多官员及家属遭到迫害的消息,黄观痛哭流涕,对属下说:“我妻子素来有气节,她是不会忍受屈辱的!”黄观断定妻子已经遇害,于是在江边为妻子“招魂葬之江上”,第二天,一个家僮从南京城逃出,找到黄观,告知家中发生的变故,燕军占据京城,索取传国玉玺,有传言说玉玺在黄观手中,正在召集兵马。燕王朱棣于是就派人抄了黄观的家,将其妻子翁氏和两个女儿强行配给了训练大象的象奴。翁氏把身上的金钗等首饰交给象奴换酒喝,趁机领着两个女儿及家人共十人,纷纷投水自尽了。黄观悲伤之余,又感到非常欣慰,于是将船驶向家乡附近,他在船头整理好衣冠,向东方叩拜之后,随即跳入江中。船上的人连忙去搭救,已然无济于事。船夫仅仅捞上来一顶珠丝棕帽。追捕黄观的兵丁赶到现场,在江中打捞黄观的尸体,却一直也没找到,只好拿着这顶帽子回去交差。朱棣闻知黄观殉节的消息,大为不满,于是就派人扎制草人,带上黄观遗留的帽子游街示众。气急败坏的朱棣随后又将黄观族中的男丁全部斩杀(黄观之弟黄觏[gòu]有个儿子逃过此劫)。朱棣余怒未消,下令取消黄观的状元身份。将黄观的亲戚全部抓捕入狱,明仁宗在位时期,将黄观的亲族发配边疆。景泰帝在位时,孙仁出使辽东,有个叫朱黻[fú]的老兵,当时在使馆当差,他也是受黄观牵连而戍边的。孙仁问起他黄观的后事,老兵一边哭一边说:“翁氏去世后,有司捞出了她和两个女儿的尸体掩埋了。”天顺年间,有人盗掘南京柳林的坟墓,破开棺木,发现尸体保存完好,父老都说:“这是黄状元的妻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