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呐喊》自序里说道:“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就此,可以推测鲁迅小的时候家境富裕,日子过的很好。但是因为一些事情,最后导致家道中落,鲁迅也渐渐吃尽生活的苦头。因为家境转变的原因,鲁迅接触到了底层社会,也渐渐形成了他文章的基调。
1925年,鲁迅在应《阿Q正传》俄译者王希礼之请而写的《著者自叙传略》中说:“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底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 。
到底是什么样的变故,让一个富裕的家庭慢慢中落呢?
文章插图
鲁迅出生于公元1881年,依据时间推断,这场变故应该就是发生在1893年前后。正巧这一年,他的祖父周福清涉及科举舞弊案,那么这事儿应该就是鲁迅家道中落的主要原因。
鲁迅的祖父周福清,是同治十年进士,入为翰林院庶吉士。因为他本人个性和性格比较要强的原因,并不适合在官场生存。所以在担任江西金溪县知事之后,一直等到1888年才被实授为内阁中书。
1893年,鲁迅的曾祖母去世。周福清按照习俗,需得丁忧(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回家守孝三年。三年之后,才得重返仕途。
当时周福清的年纪也不小了,在官场熬了这么久,也才做到内阁中书的位置。依照他自己的个性,想来日后成就也不大。而当时家中虽然尚有薄产,但是却也不能让子孙后辈坐吃山空。这时候,就势必要提携自己的子孙上进了。
文章插图
鲁迅的父亲周伯宜虽然自幼读书,但是在科举上面却没有什么运气。周伯宜出生于1861年,本名凤仪,因屡应乡试未中,一直闲居在家。周伯宜一生没干过什么事业,不务农,不经商,就是考科举考试,而且只考中了秀才。连周作人都在散文里说他父亲经常和他姑父一起结伴下考场,当然他没有说父亲和姑父都考不上举人。
周福清回乡丁忧之时,正遇上乡试。当时主持浙江乡试的主考官殷如璋是周福清的同年旧识。于是他动了心思,希望拿银钱疏通殷如璋,给周伯宜谋一个举人功名。
然举人不如进士,但也别小看举人在当时的地位。所谓一代举人三代爷,举人老爷还是挺有分量的。
文章插图
周福清先是带着银票跑到苏州与殷如璋相见,相叙旧情,并未当面将钱给殷如璋,而是后来差遣仆人陶阿顺那一封装有银票的信送去给殷如璋。当时殷如璋正和苏州的地方官,以及副考官周锡恩在船上把酒言欢,殷如璋见陶阿顺送来的信,没有碍于旁边官员的面子,直接就收下了,并未拆开。
其实,在一旁的官员都知道殷如璋收受贿赂,却并未揭发,仿佛当做没有事一样,继续把酒言欢。可是,陶阿顺在外边等急了,直接大呼:“银信为什么不给回条?”这下弄得殷如璋面色难堪,当即叫人制止陶阿顺叫喊,而不知官场厉害关系的陶阿顺以为买官就跟买菜一样,在岸上大骂殷如璋收钱不认账,让他无法回去与自家老爷交代。
文章插图
一时间两岸百姓都来观足,使得此事彻底败露了。殷如璋为了保全自己,只能举信表示周福清贿赂主考官,将此案交给苏州府查办。事发后,周福清曾潜逃过一段时间,直到周伯宜被顶替坐牢,他才向衙门自首。周福清后来被官府抓捕,判“斩监侯”,丢入牢中,前后8年。家中花费了好些银两,才保住他的性命。更因为判的是“斩监侯”,此后每年都需得一大笔银子打点上下,保证周福清的性命。
- 鲁迅每月能赚350块大洋,如果换算成人民币,放现在值多少钱?
- 80年前,鲁迅偷偷写的“师生恋”情书,看完脸红肉麻到酥
- 汉人总督在雍正面前自称“奴才”,雍正:你自称臣才对
- 9个冷知识:你以为鲁迅是个呆板的人?其实他是个潮男
- 泰戈尔访华,徐志摩林徽因作陪,鲁迅却半路愤而离去,是嫉妒了吗
- 鲁迅珍贵老照片,妻子为他空守41年,图5是一家三口温馨合照!
- 泰戈尔访华,徐志摩林徽因作陪,鲁迅却中途甩袖而去:一塌糊涂
- 徐志摩失事后 鲁迅做了这样一件事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图文讲解+知识要点
- 崔颢《黄鹤楼》千人无人敢仿,鲁迅一气之下仿一首,开篇就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