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国有疑难可问谁主席之诗,既追思罗帅,又包含对林总看法

你有见过明星吗?见到明星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炎炎夏日,只为等到你,大家好,[名字]这厢有礼了作者:钟一锦州之战,很简单也很复杂。简单的是,人们都大致了解锦州之战的基本状况;复杂的是,这场战役有着深层次的战略部署与思想交锋。一般,我们了解的锦州之战是这样的:主席让林总南下作战,攻打锦州,封锁东北大门。但林总主张攻打长春,拖住敌人。林总在攻打长春失利后,只能听从主席的指示,南下攻打锦州。在此之后,蒋氏在葫芦岛增兵,林总又动摇了攻打锦州的想法。
 包含|国有疑难可问谁主席之诗,既追思罗帅,又包含对林总看法
文章插图
在主席和对于东北地区的战略部署,主席和
 包含|国有疑难可问谁主席之诗,既追思罗帅,又包含对林总看法
文章插图
简单来讲,主席想卡住敌人脖子,主席起初同意林总攻打长春的战略部署,林总攻打长春激战一个昼夜,我方歼敌5000人,损失2000人,攻打长春受挫。
 包含|国有疑难可问谁主席之诗,既追思罗帅,又包含对林总看法
文章插图
在攻打长春的前前后后,就攻打长春的问题,东北和西柏坡有多次电报往来。毛、朱详细询问了攻城的情况,还向林总介绍了徐向前指挥临汾作战的经验。经过对这方面资料的研究,可以确认毛、朱是希望能攻下长春的。换句话说,主席实际上支持林总攻打长春,也希望通过攻打长春完成辽沈战役的布局。可惜的是,现实的失利,让林总的计划破产了。长春攻不下来,林总的打算是对长春进行长围久困,另一方面阻击沈阳的援敌。但是,卫立煌居然没有派出一兵一卒救援长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方攻不下长春,敌方也不支援长春,我军主力就此被牵制在长春,与长春守敌形成僵持局面。这样的局面让我方被动,正好符合蒋氏用一座孤城牵制我方主力南下的企图。
 包含|国有疑难可问谁主席之诗,既追思罗帅,又包含对林总看法
文章插图
林总自然看清了眼前被动的局面,所以他不久便认为执行主席南下作战的方针才更有利。1948年7月20日和22日,林总发电报告主席,决定南下作战,主席回电予以肯定。在这一刻,辽沈战役的实质性问题基本在理论上解决了。在此之后,林总第二次犹豫是在10月,当时的蒋氏在葫芦岛增兵。而这次罗帅据理力争,说服林总改变主意,继续将作战目标放在锦州。历史已经证明,林总的犹豫是不正确的举动,幸好林总的犹豫没有对战局造成大的影响,不然就有历史的遗憾了。
 包含|国有疑难可问谁主席之诗,既追思罗帅,又包含对林总看法
文章插图
那么一切都准备好之后,林总是否还有过动摇呢?其实林总对于大城市攻坚战,一直有恐惧心理,因为他先后指挥攻打四平、长春,都以失败告终。另一方面,林总对于主席说的“打你们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心理准备是不够的。林总我军最终获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林总也因此奠定了军事家之一的历史地位。但是,林总在锦州之战中的表现,给主席留下了一些忧虑。罗帅1963年逝世后,主席写了《吊罗帅同志》一诗:“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包含|国有疑难可问谁主席之诗,既追思罗帅,又包含对林总看法
文章插图
这首诗寄托了主席对罗帅的哀思,也可以从中领会主席对锦州战役的一些情绪,特别是对林总在此战中存在的一些看法。这种情绪和看法对之后发生的历史事件有多少影响,不好量化评估,但无疑是重要而微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