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知病情才是给患者希望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李开来
当CT或X片上发现肿物 , 家属会选择告诉患者吗?在中国 , 答案大多是否定的——患者已经在经受身体上的煎熬了 , 再在精神上受到打击会垮掉的 , 我要保护他 。 然而 , 隐瞒真相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
告知病情才是给患者希望文章插图
家属的纠结与混乱 。 当所有决策压力都在家属身上 , 他会不停地咨询各个医生 , 总想把自认为最好的治疗方案提供给患者 。 但得到的消息越多 , 人就会越茫然 。 此外 , 他还要编制善意的谎言来安慰患者 , 但家属看到的是不乐观的预后 , 患者看到的是“能治愈好转”的预后 , 完全不同的角度 , 家人间无法“一起面对” , 陪伴也是无力且无效的 。
患者的无力感 。 医生及家属都能看见“结局” , 只有患者被蒙在鼓里 , 却要承受所有痛苦 。 一会儿被叫去做检查、一会儿要做穿刺、一会儿又要手术……患者只能被动接受 。 而且 , 随着病情逐渐恶化 , 他会对家属的谎言感到厌烦、抱怨 , 对医务人员不再信任 , 甚至拒绝治疗 。 对于终将到来的“离世” , 患者没有做好准备 , 更谈不上内心平静、圆满的告别 。
医生的挫败感 。 隐瞒患者真相 , 医生在治疗上不得不畏手畏脚 , 没有患者的信任与配合 , 极易导致对自己职业能力的怀疑与挫败感、无力感 , 甚至有医生因此辞职 。
告知一定会带来伤害吗?在我看来 , 伤害的大小取决于消息有多坏 , 而“坏”的程度则取决于患者本人 。 若他对自己的情况已经有了充分的预估 , 告知就只是证实了“最坏的推测”;而对疾病理解有限 , 突然出现的坏消息则可能会击垮他 。 在老年科 , 前一种患者更为常见 。 至今 , 仍有两位患者的故事让我记忆犹新 。
一位是个非常内向的工程师 。 确诊前 , 他十分“低调” , 只在查房时与医务人员有些许交流 。 确诊结肠癌后 , 家属选择毫无保留地告知病情 。 而在得知病情后 , 老爷子性情发生非常大的转变:不仅话多了 , 人精神了 , 我们还经常听到他用优美的男高音给病友唱俄文歌 。 当时 , 我还是一个实习医生 , 对他的反常非常不理解 , 便请教他:“听到这个坏消息 , 您不难过、不害怕吗?”“怕有用吗?已经得了这种病 , 除了积极配合治疗 , 就是保持乐观的心态 。 这是为了自己 。 另外 , 我也不想让亲人看到我的痛苦、狼狈和软弱 。 ”老人的眼里满是坚定 , 而当时的我却没太听懂 。 多年后的我才意识到 , 我曾经与一个高贵的灵魂对话 。
另一位爷爷已经90岁 , 腹部CT发现结肠占位及肝转移 。 按照习惯 , 我们先告知家属 , 当时 , 我非常耐心地画了一个解剖图 , 告诉他肿瘤的位置 , 然后问道:“您打算告诉老人吗?”像这种高龄患者 , 家属往往选择隐瞒 , 我做好了心理准备 。 “告诉啊 , 当然告诉 。 ”他没有一丝迟疑 。 我用钦佩地眼神看着他 。 随即 , 家属回到病房 , 全病房都能听到他跟老人的对话(老人耳背):“你得癌症了 , 肠癌、肝癌 。 咱还治不治?”“我都这岁数了 , 不治!回家!”老人的回答更利索 。 于是 , 父子二人立即收拾行李 , 出院了 。 从开始谈话到父子二人走出病区 , 不到1个小时 , 令人瞠目 。 望着父子二人的背影 , 我想 , 这也是一种选择 。 后续我咨询了专科医生 , 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告诉了家属 , 希望老人能走得从容 。
【告知病情才是给患者希望】有患者家属问我 , 告知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 , 是给患者希望 。 这个“希望”不是不切实际地打包票 , 而是切实可行的、一个一个的小目标 , 让他知道生命的每步路该怎样走、能怎么走 。 而且 , 无论他如何选择 , 都有家人、医护人员与他一起面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