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中国教育史上如果说孔子是老大的话,谁敢称老二,只有朱熹,世尊称为朱子。如果朱熹印名片的话,头衔实到写不下,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等等。他是唯一一个不是孔圣人亲传的弟子而享祀孔庙的人。其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实在太大了。比如说朱熹提出的“四书”,每次科考都是从这四本书里面找考点。以至于天下读书人的思想都被这四本书禁锢了,直到溥仪退位才废除。还有著名的“三纲五常”,规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从宋朝起,三纲五常让人变得迂腐和封建。
文章插图
“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意思是说,保存心中的天理,消灭人的欲望。这个“理”朱熹认为如山川河流等是世间存在的,不能被破坏的规律,而“欲”是人的欲望,要在正常的范围内才被允许,超出正常范围应被禁止。其实这个学说也没什么错误,“灭人欲,存天理”要求人们清心寡欲,修身养性。关键是如何界定的问题,并没有说清,以至于连男女饮食之欲也归到了“灭人欲”的范畴。后世的统治者专门把这个学说截出来,用来约束人民。便于统治,使百姓安分守己。灭人欲,变成了灭绝人性。
文章插图
朱熹据说生下来,右眼角长有七颗黑痣,排列如北斗七星。10岁时就已经高调地说出自己将来要当圣人。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过知府、巡抚,后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讲学,也就是帝师。朱熹做官清廉,按照“存天理灭人欲”的学说要求周围的人。一次,朱熹巡视浙江,经过台州时听说一件事。台州太守唐仲友爱上了一名当地著名的风尘女子严姑娘。两个琴棋书画往来,互生爱慕之情,被传为当地佳话。可朱熹却非常气愤,指责唐太守和盐姑娘违反礼教,违背道德,是人欲的膨胀,下令禁止俩人交往。唐太守就和朱熹杠上了,他认为,男女之间只要是一片真情,就没有必要禁锢为牢。所以依旧与严姑娘来往。朱熹大怒,6次向朝廷上奏章,弹劾唐太守败坏礼教,行为不检。朝廷当然在乎朱熹的话,撤了唐太守的职务。朱熹还不解气,将严姑娘抓进监狱,严刑拷打。哪知,严姑娘也是倔脾气,嘲笑朱熹,圣贤在哪里说过人与人相爱要进监狱。朱熹气得说不出话来。朱熹走后,新任台州太守重新审理此案,认为朱熹小题大做,不按宋律办事,将严姑娘无罪释放。
文章插图
朱熹到处宣讲他的“存天理,灭人欲”,凡不合自己主张的,想尽办法给予排斥和攻击,惹起众怒。监察御史沈继祖奏本,指控朱熹犯有十项大罪,并奏请斩首。十大罪包括“不敬于君”、“不忠于国”、“玩侮朝廷”等都够杀头的大罪,但这都不能跟最后两条相比,虽然后两项都不够杀头的罪名,但直接与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学说形成强烈的反差,内容羞到叫人都不好意思说。一是:“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官则与之偕行”。就是说,朱熹引诱两个尼姑作宠妾,出去做官时还带在身边招摇过市。二是:“家妇不夫而孕”。朱熹家的儿媳在丈夫死后还怀上身孕,疑是“翁媳扒灰”所致。这对于满口道德的大儒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了。
文章插图
此时的朱熹是何种身份呢,他已经是人人敬畏的帝师,弹劾帝师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过硬的证据面临的则是死罪。而令人奇怪的是,当事人朱熹居然哑口无言,不做辩解。直至俯首认罪。朱熹的名声从此一落千丈。他的理学被冠上了“伪学”的称呼。宋宁宗念朱熹是自己老师的面子,将其逐出朝廷,遣送回家。
- 最对不起中国的六大罪人,朱熹第六、乾隆第三、第一名你绝不知道!
- 辨析|为什么说朱熹关于“止于至善”的解释是一种误读
- 朱熹经典哲理诗6首,首首蕴含大智慧,读懂一生受益
- 什么皇位竟然还要强迫人做,还有没有天理了
- 男人欲成大事,不能靠单枪匹马,掌握这四招驭人术,方能少走弯路
- 庐山历史上的今天 - 12月30日
- 5本文笔剧情极佳的仙侠文,爽点十足,场面宏大,令人欲罢不能
- 朱熹这首诗年年入选小学课本,但是想要读懂,还真要下一番功夫!
- 您信了吗?一代大儒朱熹是一个扒灰的伪君子
- 汉有董仲舒, 唐有韩愈, 宋有朱熹, 明有王守仁, 为何清无大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