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家喻户晓,向来以其中的草莽英雄气概而为人称赞。其中每一个角色都有血有肉,细致入微的刻画更是让其跃然纸上,因此每一个角色都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自《水浒传》问世以来,经过无数说书人的多次传唱与发展,人们对角色的讨论一向都是热烈非凡。
文章插图
鲁智深的憨直,武松的勇猛,还有公孙胜的足智多谋。言及公孙胜,他既是原著之中最早退出舞台的人物,也是第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只因为他最早识破宋江的真面目。
而提起梁山好汉之中的军师,大多读者会想起吴用,并为他打上智慧的标签。但在故事的早期,公孙胜与吴用、晁盖等七人结义,他曾在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情节中献上很多计策,他也是梁山好汉的元老。尽管公孙胜智谋过人,但施耐庵对他的笔墨篇幅却寥寥无几,反而会通过一些小事去突显公孙胜的独特魅力,而这些小事通常又引人深思。
文章插图
公孙胜也许与吴用乃是一样的智多星,不过两人在性格上不仅截然相反,在人生阅历这方面也是相去甚远。吴用早年科举而名落孙山,此后也经历过不少人生坎坷,从而造成他内敛而十分利己的思绪惯势。他之所以对梁山头领宋江极为忠心,是因为他坐得第二交椅可以将其利益最大化。
反观公孙胜,他是罗真人的关门弟子,并习得“五雷天罡正法”。从思想境界而言,他率性洒脱,对生命自由也十分看重,而这也是他与吴用最大的差别。原著阐述公孙胜退出舞台的原因很简单。公孙胜加入梁山好汉的行列,本质上就是想追求他一直所渴望的生命自由,但就在这时,宋江却突然出现了。
文章插图
公孙胜身为道士,潇洒而自由,宋江则是一个有着世俗心的政客。两者虽同在梁山,但所追寻的东西却根本不一样,说是水火不容也不为过。纵观全书,宋江乃是一个忠心于朝廷的文人儒生,他的忠心,未尝不是一种“愚忠”。在《水浒传》前文,宋江以仗义疏财而闻名天下,所以此时的公孙胜仍对宋江抱以尊崇之心。
但犹如《后汉书》所言: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公孙胜对宋江的失望也是如此,最终一去而不返。他最早看透宋江为人处事的真面目,他佯称家中尚有老母未尽孝道,需要回家探望一番。宋江当然知道其中有隙,便让公孙用把老母接到身边养老,但被公孙胜拒绝。第二次宋江又欲派人随公孙胜一同回家探望,又被拒。宋江知道已然留不住公孙胜,便只得放他离开,而这一去,果然就再也没有回来。
文章插图
宋江野心雄厚,对名利极为在乎,而这也与公孙胜追求自由的理想所不容。如此一来,公孙胜若是继续留在在梁山,以后必定会与宋江针锋相对,然后形成两种目标追求完全相反的派别。而宋江到来之时,公孙胜可能就已经察觉到梁山最终的悲惨结局,也正是因此,他才对宋江生出厌恶之心。
在离开梁山之后,公孙胜一直追随罗真人归隐山林,不再过问世事。而宋江率领梁山好汉在与方腊交战之时,竟遇到善使道术的包道乙,但因没有公孙胜的助阵,遂大败而归。打虎英雄武松,甚至还为此身受重伤,断掉一条手臂。
文章插图
此战过后,梁山之众终于看清宋江为人处事的真面目,遂将功劳拱手相让,然后借以托辞纷纷离开梁山,再也不过着问江湖之事。而公孙胜因明察秋毫,很早就看穿宋江的为人,所以在众多梁山好汉之中可谓结局最美满。得以潜心修炼道法,自在地追求生命的真谛,最终侍以老母,安享天年。
- 他在梁山屡立奇功却默默无闻 流落海外终成一国之主
- 梁山三大女将,两位都爱开店,一位做正经生意,另一位却要人性命
- 西游记,为什么孙悟空早就知道,他已经飞出了如来佛祖的手掌心
- 北宋灭亡时梁山好汉大部分还在世,他们表现怎样?真令人失望透顶
- 除了宋江,还有哪些人在梁山拥有实权
- 梁山最不合群的好汉,在梁山没一个朋友,生病后没人照顾病逝
- 此人虽在梁山扮演不起眼小角色,但却对梁山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李逵等几个梁山恶霸 要是碰见武松鲁智深 连认怂求饶的机会都没有
- 卢俊义上梁山,是中了吴用的奸计,也是他自己太过糊涂
- 梁山征讨田虎第四战,林冲首次负伤,取胜要靠外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