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由|王石:我最喜欢的一句电影台词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近日,王石携新书《我的改变》在上海图书馆和读者见面。他在演讲中着重讲述了自己2017年退休之后尤其是疫情暴发以来对于人生经历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思考。以下是演讲主要内容。
 不由|王石:我最喜欢的一句电影台词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文章插图
王石在演讲中。 (文中图片由上海图书馆提供)
『放慢脚步审视与世界的关系』
很多人问我:疫情让人对未来充满困惑和焦虑,而你为什么看起来比以前更忙碌、更活跃?我半开玩笑地说,我为应对疫情已经“准备”了10年。
2011年,我只身去哈佛大学游学,每天过着教室、图书馆、公寓三点一线的生活。按今天的说法,我算是“自我隔离”了——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当地的朋友,我基本不见。因为英语太难学,要远离母语环境,我是不得已。
一个近60岁的人去国外留学,最难的是过语言关。课堂上课、讨论都用英语,我的语言天赋又很差,上课听不懂,晚上就得“加班”突击,还要写作业,更不要说老师还会开一堆书单让你去读。
那些日子里,我很少能在半夜2点前睡觉。我患有牙周炎,做作业时牙疼得受不了,拔!一下子就拔了4颗。
留学的日子如同炼狱,那我为什么还舍不得离开?因为学习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我是在“文革”期间以工农兵学员身份上的大学,可以说,我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大学教育,这是我一生的遗憾。所以,快60岁了居然来到哈佛上学,我能不努力不珍惜吗?
哈佛大学之后,剑桥大学又向我发出邀请,我在剑桥大学待了两年,又在牛津大学待了一年。此后,我去以色列的希伯来大学访学,今年春天又转学到特拉维夫大学,因为疫情被迫停止了。
疫情来了,尽管面临很多困难,但我都能适应,因为10年前我就主动放慢脚步,去审视自己,审视自己和世界的关系。
『很多事情,先不要跟自己说“不”』
因为提前“准备”了10年,所以疫情暴发以来,我的生活基本保持着原来的节奏。
1月23日武汉“封城”,28日我启程去了日本,除了本职工作外还带着一个任务,就是把防疫物资运回国内。中间去了趟以色列办转学,从以色列回到日本时,中国疫情已经开始好转,反而需要中国援助日本了。
我的角色从被捐助者,变成了捐助者。典型的是“钻石公主号”事件,当时日本缺少检测试剂,经驻日大使馆牵线,我们猛犸公益基金会捐给日方超过10000盒检测试剂,帮他们渡过了难关。回国后没多久,我又去了美国。
在这10个月时间里,我一共被隔离了4次,每次14天,加起来是两个月。
在科学防护的基础上,除了正常工作,我的运动也没有停。今年4月,我带着几个朋友,登了深圳的10座山。除了登山以外,还穿插了跑步、赛艇等项目。
我退休后创办了深潜学院,把运动健康和艺术元素融入课程。小提琴演奏家高参是深潜学院的一名学员。在深潜训练营,他早上6:30出发登深圳的大雁顶,下午在大甲岛海岸参加赛艇比赛,来回20公里。他看上去不再是一个文质彬彬的演奏家,而像是一个勇士。
一开始,高参要划赛艇,我有点担心会伤到他的手。后来,他想去登雪山,我更担心了:手冻伤了怎么演奏?再后来,他提出想滑雪,我对他说:我自己曾经因为滑雪,造成右手局部粉碎性骨折,为了你的职业生涯考虑,我禁止你滑雪。但是他讲了一段话,让我很震撼。他说:我从小日复一日地拉琴,生活圈子很小,大千世界是什么样的,人的身体在运动状态下会爆发出什么样的潜力,这些体验我都没有。如果我为了这双手,不去体验人生、不去经历风浪,人格就不会健全和完整,艺术高度也终究是有限的。这段话打动了我,我没再反对。
我创办深潜学院,是希望以运动为抓手,让人重新认识自己,像高参这样的想法,不正是我渴望的吗?
运动不只是强身健体,还能塑造人的精神,拓宽生命的尺度,在跟命运的搏击中,创造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