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立言存道 一代清官张伯行与《唐宋八大家文钞》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易舜

 清官|立言存道 一代清官张伯行与《唐宋八大家文钞》
文章插图

 清官|立言存道 一代清官张伯行与《唐宋八大家文钞》
文章插图
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古代选本文化的产物,选本作为文学批评的一种独特方式,体现了编选者的文学思想。上图是明代茅坤编写《唐宋八大家文钞》书影,茅坤不仅对每篇文章都有评点,而且对八大家的文章分别有一个总评,这一体例也为清朝张伯行采用。下图是张伯行编写《唐宋八大家文钞》书影,这一页展示的是曾巩的文章,张伯行对曾巩尤其推崇,这是与茅坤版本不同之处。

近期,辽宁省博物馆推出“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展示了汉语的无穷魅力与中华文化的精深雅致。清朝,有一位享有“天下清官第一”之美誉的官员,他就是张伯行,那么张伯行与唐宋八大家有什么关系呢?
在张伯行诸多的清廉之举中,他甫就任江苏巡抚时公布的一篇禁止官员之间相互赠礼的“檄文”备受时人与后人称道,其文不长,但坚定有力:“一黍一铢,皆民脂膏,宽一分,民受一分之赐;要一文,身即受一文之污。虽曰交际之常,于礼不废,试思仪文之具,此物何来?本都院水蘖盟心,各司道亦激扬同志,务期苞苴永杜,庶几风化日隆。”
张伯行吃过不送礼的亏,但吃过亏后仍不愿随波逐流。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十月,张伯行赴任江苏按察使,照例要向上司总督、巡抚送礼,有吏员告诉他以往是怎样个送礼法,算下来“约需银四千多两”,张伯行说:“我乃清官,岂能办此?”于是他便以自己行囊中携带的一些丝织品、扇子、帕子等物分送督抚,这些礼物只值数十金,结果督抚嫌礼物太轻,都不接受。
到张伯行升任江苏巡抚时,他希望能从不送礼这件事做起,逐步淳化官场风气。张伯行任江苏巡抚,是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十月,这一年他从福建巡抚调任江苏巡抚。张伯行在福建为官不到三载,多有善政,如果翻检张伯行的年谱,不难发现他在这期间倾注了大量心力在鳌峰书院的教学与刻书事业。
对于深受程朱理学影响的张伯行而言,福建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这里是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出生地,九曲溪畔,朱熹著书立说、教书育人的历史使他动容。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张伯行到任福建不久,便捐出自己的部分俸禄,在福州九仙山麓购屋数间,建起鳌峰书院。
中国古代的书院在教学之外,还具有祭祀、藏书的功能,鳌峰书院也不例外。书院内设“正谊堂”,祭祀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朱熹五位大儒,这五位大儒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一个书院主要祭祀哪些先贤,宣告了书院所认同的派别、所倡导的思想。张伯行对鳌峰书院的愿景,是将其建设成为复兴程朱理学的阵地。
在正谊堂后,是鳌峰书院的藏书楼,“置经史子集若干橱”。张伯行努力为书院学生提供体面的就学条件,“士之来学者,日给廪饩,岁供衣服,无耳口纷营之累,而有朋友讲习之乐。”鳌峰书院很快凝聚了一批向慕圣贤、淳厚笃实的师生,他们在张伯行的带领下,共同开启了《正谊堂全书》的编纂与刻印事业。《正谊堂全书》原刊五十五种,主要收录程朱理学代表人物的著作,也有张伯行自己的著作,它的编纂与张伯行复兴程朱理学的宏愿是分不开的。《正谊堂全书》除了上述理学家的著作外,还有一种《唐宋八大家文钞》。
清官|立言存道 一代清官张伯行与《唐宋八大家文钞》】二
唐宋八大家之所以是我们今天熟知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这八位大家而非其他人,得益于一部选本的流行。明朝末年,一位叫茅坤的文学家编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其实,八大家人选的确定与选本的刊行,都不从茅坤开始,但茅坤的选本影响力很大,此后虽不断有人对八大家人选提出疑义,但均未能改变已经流行的说法,到了清朝,众多的唐宋八大家文选问世,其中就有张伯行的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