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国子监|金代最高学府的学生们,都学些什么,待遇怎么样呢?

关于金代国子监内对学生的管理情况,史料记载颇少。《金史?选举志一》记载:
“凡学生会课,三日作策论一道,又三日作赋及诗各一篇。三月一私试,以季月初先试赋,间一日试策论,中选者以上五名申部。遇旬休、节辰皆有假,病则给假、省亲远行则给程。犯学规者罚,不卒教者黜。遭丧百日后求入学者,不得与释奠礼。”
女直国子学“凡会课,三日作策论一道,季月私试如汉生制”,诗赋大概就免去了。又《金史》卷10《章宗纪二》:承安元年(1196)正月“丁亥,国子学斋长张守愚上《平边议》三篇,特授本学教授。”可知金代国子监中也曾实行分斋教学之制,大概与宋、元的有关制度相仿佛。
 金代国子监|金代最高学府的学生们,都学些什么,待遇怎么样呢?
文章插图
金代国子监|金代最高学府的学生们,都学些什么,待遇怎么样呢?】一、金代国子监教学的教材及生源
《金史?选举志一》还记裁了有关学校教材的规定。其中经书包括《易》、《诗》、《书》、《春秋左传》、《礼记》、《周礼》、《论语》、《孟子》、《孝经》。史书包括《史记》和以前各朝正史。子书包括《老子》、《荀子》和《扬子》。经书版本一律选用汉唐以来的传统注本,大体上也就是清人所编《十三经注疏》中所收的各个注本。
金代国子监教学的直接目的是为科举服务。这一特点到金代后期尤其明显。《金史?选举志一》:“大定十三年,以策、诗取士,始设女直国子学。”可知女直国子学就是随着女直进士科的开设而设立的。关于国子学与科举的关系,材料较少。《金史?选举志一》记载:“凡国子学生三年不能充贡,欲就诸局承应者,学官试,能粗通大小各一经者听。”此处所言“充贡”,所指或即科举考试。太学与科举更是密切相关。当时人入太学读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科举打基础。而且一般平入太学的资格要求,必须是“曾得府荐及终场人”,也就是参加科举考试,到最后一级——殿试才落选的举子。
 金代国子监|金代最高学府的学生们,都学些什么,待遇怎么样呢?
文章插图
《遗山先生文集》卷22《御史孙公(德秀)墓表:“及长,游太学,有声场屋间。至宁元年(1213)以三赴廷试试补御史掾。”这是一个屡试不第的例子。还有相当多屡试不第的太学生不肯走由吏员升官途径,长期就读太学。如宋九嘉“住太学十年”,马天来“住太学十九年”。《青崖集》卷5《先君(魏思廉)墓铭》:
“终场时年十有八。后补入太学,声闻藉甚,为流辈所称。春秋私试,三作监魁。与张巨济、马至道、马柔克并驱争先,无得而优劣。不幸七赴殿选,终于贞祐三年(1215)恩赐而已。用是绝仕进意。”
金代三年一开科举。如果这条材料所言“七赴殿选”为实数的话,那就是说在太学客居二十一年了,时间之长可谓惊人。
 金代国子监|金代最高学府的学生们,都学些什么,待遇怎么样呢?
文章插图
二、金代教育的弊端
与宋元相比,金代儒学主要是汉唐以来传统传注之学的延续,水平不高。当时的儒者“无专门名家之学”,“唯知蹈袭前人,不敢谁何。”反映在官学教育上,其学风也就带有死气沉沉的特点,而且金代教育片面为科举服务的流弊也日益严重。金末元初人杨奂说:
“金大定中,君臣上下淳德相尚,学校自京师达于那国,专事经术教养,故士大夫之学少华而多实。明昌以后,朝野无事移麻成风,喜歌诗,故士大夫之学多华而少实。”
刘祁《归潜志》卷8亦称:
“金朝取士,止以词赋为重,故士人往往不暇读书为他文。…学子止工于律赋,问之他文则管懵然不知。”
《金史?选举志一》载泰和元年(1201)平章政事徒单言“时文之弊”,则云“诸生不穷经史,唯事末学,以致志行浮薄。”《金史》、《归潜志》、《中州集》、《遗山先生文集》诸书提到金代中后期的太学生,也大都是吹捧他们“有词赋声”,“赋声藉甚”。因此对金代国子监教育的总体评价,不宜过高。